思想者論壇
2006年1月號,總第9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未來三年美國對華政策與中美關係

  熊志勇:從中國的角度看對美關係




  中國自己是否已經清楚定位 

  大家每次討論都是講美國如何將中國定位,好像祗要美國客觀了,就可以給中國定出一個好的位置。

  我覺得正好相反,關鍵是中國怎麼把自己定位。中國定位,是要別人看的。如果中國自己沒定位,那麼別人無論怎麼客觀、怎麼準確,它也是老在那裏漂移。

  而中國的定位,我覺得真是挺大的問題。

  中國的整體定位,以及對美政策定位,都不是很清楚。我給學生上課的時候,起碼可以將佐立克的講話作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比較明確的言論。但是我要想出示一份中國這方面的東西,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就缺了一份。

  所以,中國對美政策也不是特別清楚,中國自己將來幹嗎也不是很清楚。在批評美國講中國威脅論的時候,我們在座的都是參加過很多討論會的人,出席過各種場合,講美國威脅論的言論是否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我有時與美國人講中國威脅論,他馬上從電腦上調一堆“美國威脅論”。官方的、非官方的、網上的、報上的、雜誌的,很多資料。聽說前不久開的有關中美關係的會上,稍微有人對美國的態度強硬一點,馬上就有鼓掌的。講對美國溫和,就不鼓掌了。整個的情緒在這裡擺著。包括我自己上課,也能感覺到這種情緒。因此,中國能不能把握好自己,我覺得還是一個問題。 

  四小龍的成功經驗並不完全適合巨型經濟體 

  下半年以來,我覺得美國媒體比過去更加客觀一些。而中國的媒體,我覺得這兩年,炒作的成分有點增大,相對來說反而有些極端的東西,把中美關係中的所有的事情,往往都說成是美國的責任,包括經濟上的糾紛。

  網上有些觀點還能夠對這種爭論、糾紛持平和的心態,但是相當部分都還是認為這就是美國方面的錯,是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

  其實反過來想,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包括外貿政策,中國發展的前景及其政策,是否一定合適?

  中國是一個大國,而目前很多政策,實際上是向當年的四小龍學來的。四小龍都是比較小型的經濟體,人口又少,他們的影響力不是很大。如果中國把四小龍的東西搬過來了,作為十三億人的大國,其結果勢必與美國在某些方面發生矛盾和衝突。我覺得,這種責任並不能完全歸於美國一方。

  王寶付:中國自身的進步導致美國對華政策調整




  這五年的中美關係,不管怎麼講,肯定是在向前走。從戰略競爭對手到現在複雜而重要的關係,當然是在發展、是在進步。

  從中美雙方來看,無論中國對美國如何定位,還是美國對中國如何定位,應當說,造成中美關係波動的干擾因素主要來自美國方面,這是事實。這並不是說中國的發展、中國對外政策的調整對中美關係沒有影響,有影響,但是比較小,因為中美雙方的力量是不對等的。導致雙邊關係波動的主要因素來自美國方面,美國政策的調整變化,決定雙邊關係的波動狀態。

  再有一個問題是如何評估小布希執政五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哪些因素起了主導作用?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

  比如說,是雙方對共同戰略利益的認識,是中國方面提出和平崛起的理論,還是美方對中國的基本看法有變化,哪些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實力的提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不是說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產生了重大變化,美國還是強,中國還是相對弱,但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的份量的確增加了。【郭震遠插話:不是美強中弱的相對態勢發生了變化,是中國的絕對增長產生了影響。】這從經濟、政治、軟實力等各個方面來看,中國自己的絕對增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美國根據中國的發展和實力的變化,開始對中國採取更認真、更務實的態度;包括對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看法,認為中國不是前蘇聯那樣的國家,不會挑戰美國全球的霸權地位,不會改變現存的國際結構等等。對中國來說,需要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那就是在現代世界舞台上和國際競爭中,實力的增強,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是穩定國家關係包括中美關係的關鍵因素。

  美國內部對中國的看法目前並不統一,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是主流看法與國際社會的認識基本一致。就是中國的地位在上升,這個因素對中美關係的變化是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發展模式不會因為美國遏制而改變方向 

  反過來從我們這方面來講,怎麼看中國方面提出的和平崛起理論?

  從二零零一年至今,有關中國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的討論不斷深入,影響不斷擴大。提出這樣一種理論,我想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要向世界表明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但無論我們怎麼解釋,怎麼去講,國際上有些人還是不願意接受。其根本原因是他們的腦子裏對中國的發展有一套既定的看法,很難說服他們。

  其實,這並沒有多大關係。我覺得中美關係發展到現在這麼一個水平,作為中國一方來說,無論是政治領導人還是社會的精英階層、知識階層,沒有必要過分地擔心這樣一個假設——祗要美國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中國的後果和結局一定像前蘇聯一樣。

  不會的。中國沒有前蘇聯那樣的政策,沒有前蘇聯那樣的野心,沒有與美國在全球爭霸的欲望和行為,發展道路和模式也大不相同。所以,我們必須看到這一點。不要認為美國持續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中國的發展方向就會改變,就會走到前蘇聯那條路上去。這個不是完全由美國決定的,主要還是在於中國自己本身。

  袁征:對美政策有基本共識美國人對華態度變化頗大 




  美國人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十幾年來變化頗大

  我們以十年為限,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從老布希政府的後期,冷戰結束以來國際格局中的一個最大的變數,就是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變強。

  我九十年代與美國人談的時候,也是我在美國做博士論文的時候,美國人總是說美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是與歐洲的關係(當然現在這種結構也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但是當時美國人講這個話的時候,表示的潛台詞就是------我們美國不是很關心你們中國,你們中國也就是在東亞地區有點影響,但是在我們美國的對外政策領域,實際上佔的分量並不是很大,美國的老百姓也沒有特別關心中國的實力有多強。

  但是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再去美國訪學,直接接觸美國社會,就發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普通的老百姓都說,你們中國人很強,我們現在用的產品一看都是“中國製造”。很明顯的感覺,就是與以前不一樣。在與那些中國問題專家聊天的時候,他們也說中國增長太快,我們對中國的這種發展速度,特別是對中國將來的國際行為是甚麼樣,拿不準,我們非常擔心。這說明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的確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和平崛起”的觀點還沒有令世界放心 

  談到中國類似外交宣言這樣的文件,好像是比較缺乏的。如果官方發佈這樣的宣言,不僅中方必須考慮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反應,而且還涉及到中美是否相互信任的問題。就我所瞭解,美方還是把鄭必堅列成“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在相關的美國人士看來,鄭必堅教授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官方的謀士。

  至今為止,美國人或者說整個西方世界、甚至發展中國家,還是在觀察、琢磨——中國發展了,到底會給世界帶來甚麼樣的影響?我們祗是說和平崛起,但是如何和平崛起,其實並沒有充分自圓其說的邏輯。也就是說,目前還很難解釋中國的崛起之路能不能走出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所界定的怪圈。至少,目前我們的觀點還不能令人信服。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本身就帶有很多不確定性的東西,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 

  中國對美政策有大致共識主張對美交往有利 

  在一九九九年炸館以後,中國的決策圈,至少西方認為的精英階層裏面,關於對美政策有一個辯論,就是到底應該怎麼辦?我覺得總體上是達成了一個相對共識。也就是說,在確保自己核心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在一些能夠妥協的問題上,與美國合作。

  我覺得在那次辯論之後,至少在做的方面,美國人還是看到這一點的。這就是說,美國對華定位實際上並不僅僅取決於美國國內自身的辯論,還取決於中國到底怎麼幹?如果中國與美國對著幹,美國國內的強硬派就可能得勢。他們可以說中國在貿易、安全等各個方面與我們對著幹,典型地是一個威脅。相反,如果不是對著幹,主張交往的觀點就比較容易被接受。

  實際上,我們最近這些年的姿態是比較低的,能合作的領域還是與美國合作了。這樣主張交往的一派,反而聲音強一些。

  以十年或者十五年的週期來看,美國媒體與以前相比,總體上來講要客觀得多。對中國的弱點也報導,而稍微正面、比較符合事實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積極的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