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安倍首相訪華的意義和「日中戰略新思維」
久村春和 (日本)
日本外務省官員

  同時,「戰略互惠關係」裏亦包含了時間的概念。即是所謂「戰略互惠關係」,並不單只處理當前日中面臨的問題,也具有從長遠角度上共同處理上述課題的關係。中國對於日本的修改憲法、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等,以至日本將來是否會成為一個軍事大國,非常憂慮。而日本亦對中國急速增長的軍事預算、潛水艇侵犯領海等,亦以「威脅」、「不可靠」等詞來形容其對未來中國的擔憂。基於互不信任而憂慮懷疑對方,需要率直地交換意見。所以亦可以視「戰略互惠關係」為以「互相諒解」的精神對此作出共同戰略調整。

  在此,我亦想強調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並非回歸到日中兩國曾經有過的「友好時代」。倒不如說是日中兩國各自為國家利益,冷靜而透徹地立足的關係。在此背景下,藉「友好」之名而對對方有過高的期望和依賴的情況,已不再存在。換一句話說,就是日本是以本國最大利益此一現實觀點,重新審視中國的重要性,把日中關係放在戰略關係此一積極位置。而其結果將意味著和中國建立長期的互惠關係,埋首致力於地區及國際性的問題,亦可研判是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
這就將日中關係的基本架構從原來的「友好關係」,轉換為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說所謂日中間的「戰略互惠關係」,其實是因為認識到作為日中關係的規範基於本國的最大利益,日中合作的必要性而形成的架構,「友好抑或非友好」的價值判斷,恐怕已不是其根本意義了。

  日中兩國都是位於亞洲的大國。今後兩國必須仍然面對各種磨擦和矛盾。但是大部份的課題和矛盾都具有戰略性的特質,也有很多共同利益、互補性。在這些課題上,如果日中兩國在成功之中推動合作,就能為推進日中雙方的和平發展,進而為東亞、國際社會的和平、安定、繁榮作出貢獻。

  (2)對「走和平國家的道路」所作出的積極評價

  在最近幾年,以參拜靖國神社為首的歷史問題,無可否認成為了兩國關係的桎梏。在這一點上,歷史問題,尤其是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中日聯合新聞公報」所使用的字眼,止於如「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妥善處理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問題」這類的表現。這是為了擺脫歷史問題這個桎梏而所做的努力,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評價。

  作為日中之間的官式文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而需予注視的是,中方首次清楚記載對戰後日本的「作為和平國家的道路」的積極評價。1998年江澤民國家主席訪日時所發表的「中日聯合宣言」裡,所使用的字句僅止於「中方希望日本正視歷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至今為止,中國的領導人偶爾提及戰後日本的和平路線,雖然亦有給予善意的評價,但在日本對「中國只強調戰前的歷史,而沒有對戰後日本的進程作出正確的評價」的這種不滿亦根深蒂固。此時在日中雙方同意的文件中正式地加入了對戰後日本的「作為和平國家的道路」積極評價的意義,就顯得非常重大了。

  與此同時,日本方面在「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上,以「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給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給予積極評價。這也表明安倍政權繼承小泉首相表示「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的這一想法,亦即是表明了不會採取「中國威脅論」的立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中日聯合新聞公報」的這種表現字句,是日中雙方的「互相諒解」的精神而達致的。而日中兩國超越歷史,給予現時的對手正確而積極的評價,建構一個面向未來的「戰略性互惠關係」這一方面上,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