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涉台文物保護為抓手創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18:10:19


涉台文物是兩岸關係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價值。
  中評社╱題:以涉台文物保護為抓手創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作者:儲斌(廈門),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2011計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摘要】保護文物與文化遺產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台文物是兩岸關係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價值,對於兩岸關係而言意義重大。福建省高度重視涉台文物,創造性開展涉台文物的調查保護,創造性進行涉台文物立法,創造性形成涉台文物保護聯動機制,創造性推進涉台文物的活化利用,在全省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涉台文物保護,並引領了全國涉台文物的保護工作。在探索涉台文物保護的過程中,福建形成了高度重視涉台文物價值、先行先試進行文物保護、多措並舉打造部門聯動、探索兩岸共治共管共融、保護與開發利用並舉等經驗,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的交流互動,增強了台胞的文化和國家認同,極大地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和心靈契合,在以文物促交流、以文化促融合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在兩岸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1〕。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提出“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2〕。文物記錄著歷史,凝結著文化,蘊藏著情感。保護文物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3〕。涉台文物是兩岸關係的活化石,凝聚著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情感和身份標識,更是兩岸歷史文化變遷的重要載體與見證,有力地佐證了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必須充分發揮涉台文物的作用,“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4〕,“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5〕。

  一、福建探索涉台文物保護的進程

  福建與台灣同宗共祖、根脈相連,台灣2300萬人口中80%祖籍地在福建,可謂閩台自古一家,台灣的根在福建〔6〕。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繫,有著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文化聯繫,通過實物遺存形式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涉台文物。“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福建處於最前沿”〔7〕。因此,福建省高度重視涉台文物的價值,創造性提出“涉台文物”的概念,積極探索涉台文物的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創了一套具有福建特色的涉台文物保護模式,形成了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福建經驗,在以文物促交流、以文化促融合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一)廈門市的原創性探索與實踐

  2000年,廈門對全市的涉台文物古跡進行摸底調查,經過3個多月的普查工作,共登記了129處與台灣有歷史關係的文物點〔8〕,從中確立了81處涉台文物古跡的申報名單,並陸續著手對其中的一些文物古跡進行修建和遷建。在此過程中,為了更加有效地對此類文物實施保護,廈門市文化局還原創性地提出了“涉台文物古跡”這個概念。2001年,廈門市文化局召開專家論證會,界定了涉台文物古跡的概念,指出涉台文物是“歷史上反映廈門和台灣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以及體現兩岸同胞同宗同源的親緣關係,並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築、古墓葬、石刻和紀念性建築物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同年11月5日,廈門頒佈了《廈門市涉台文物古跡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通過立法的形式,為廈門涉台文物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2001年11月,廈門市政府公佈了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跡31處,得到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2005年9月,廈門市又增補烏石埔蕭氏家廟為涉台文物古跡保護單位。2008年3月,廈門市政府公佈了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跡保護單位名單,又有31處重要的涉台文物古跡被列入保護名單。2015年12月,廈門市公佈了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跡保護名單及其保護範圍,共有25處重要的涉台文物古跡被列入保護名單。〔9〕2020年4月,廈門市公佈了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跡保護名單及其保護範圍,1處重要的涉台文物古跡被列入保護名單。〔10〕至此,廈門全市的涉台文物總數已達89處。〔11〕

  (二)福建省的創造性總結與提煉

  福建高度重視涉台文物保護工作,“涉台文物”這一概念就是由福建省廈門市最早提出,並獲得了省文化廳的認可〔12〕。2005年,福建省率先啟動涉台文物專題調查和保護工作,成為全國第一個開展涉台文物調查和保護的省份。從2005年初至2006年底,福建省共進行了兩次涉台文物普查,截至2007年3月全省共確定涉台文物1076處〔13〕,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海峽西岸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湄洲媽祖廟等一批重點涉台文物得到保護和維修。

  2009年3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專門設立“涉台文物的保護”一章,提出了“保護為主、分級負責、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這在全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尚屬首例。2011年3月,福建省組織編制《海峽西岸文化遺產(涉台文物部分)保護總體規劃》,投入涉台文保和維修專項經費,分期分批搶救維修一批重點文物。8月23日,福建涉台文物保護工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暨《福建省涉台文物保護總體規劃》評審會議在福州召開,福建省委託清華大學編制了《福建省涉台文物保護總體規劃》,並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2012年2月,福建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聯合印發了《福建省涉台文物名錄》,共登記涉台文物1515項,占到全國涉台文物總數的八成左右。

  2014年4月23日,福建省編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在對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進行總體保護的同時特別重視對涉台文物進行保護與利用。2016年11月12日,首屆兩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辦,會議專門對涉台文物以及涉台文物保護進行了研討。2017年3月27日,福建省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要使涉台文物等文物資源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繼續實施涉台文物保護工程,推動涉台文物的展示利用。2019年10月24日,福建省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在規劃中多次提到修繕保護祠堂、宗廟、民居和重要涉台土樓,保護好兩岸同胞的“根”和“魂”,並強調以涉台文物為依託,與台灣同胞開展宗親聯誼活動。

  (三)省內各地的跟進與踐行

  2017年4月,福州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和市直有關部門人員圍繞加大三坊七巷涉台文物的保護、開發、研究力度展開調研,深入瞭解涉台文物保護和開發現狀,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2020年1月,福州市人大代表提交關於制定《福州市涉台文物古跡保護條例》的議案。6月,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率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及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工委、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赴城區開展涉台文物古跡保護立法調研,旨在瞭解福州市涉台文物古跡保護工作情況。

  2016年4月,漳州市發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實施方案,強調重視涉台文物,發揮祖地文化優勢,深入開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2020年12月,漳州市發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專門制定了“涉台系列文化遺產保護規劃”。2022年2月,漳州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東山縣、漳浦縣、薌城區、漳州台商投資區,開展涉台文物古跡保護立法調研。

  2016年6月,泉州市印發《<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泉州市實施方案》,要求通過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方位加強與台灣的交流往來。2019年,泉州市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安全工作的通知》,特別指出市委台港澳工作辦公室負責配合文物部門做好全市涉台類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2021年1月,泉州市發佈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涉台文化遺產保護和傳統工藝傳承計畫。

  2011年10月,為加強對涉台文物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推進涉台文物保護工程,莆田市成立涉台文物保護工程領導小組。2012年,莆田文廣局公佈了莆田市涉台文物名錄,共有92處文物被列為涉台文物名錄。2017年10月,莆田市發佈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增強涉台文物的作用。2021年,莆田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強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重點實施涉台文物與媽祖文物、海絲文物、名人故居等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2013年,寧德市提出對全市71處涉台文物要有效地保護、整合資源、夯實基礎,推進兩岸文化交流的基礎性工作,並突出涉台文化重點,加強兩岸民間交流,加深兩地民眾情感。

  2012年,平潭共有11處涉台文物被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錄,主要以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為主。2022年,平潭綜合實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加強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涉台宗祠、祖居、祖墓的修繕保護,留住台胞“鄉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