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旱激發三峽爭議 江西欲建鄱陽湖大壩自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1 10:39:36  


長江中下游最近嚴重的旱情再度引發三峽大壩的爭議。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長江中下游持續罕見大旱,許多人又一次將質疑的目光投向三峽工程。面對民間的諸多疑問,《東方早報》31日以12個版面的篇幅刊發《三峽再調查》長篇特別報告,實地求證三峽工程氣候、地質、生態、移民、泥沙五大質疑關鍵詞。真的是三峽誘發長江乾旱嗎?暫無令人信服的數據,不過“江湖博弈”已經開始,據悉,江西早有準備要在鄱陽湖口建2800米長的大壩,把湖水攔在自己的地盤里。專家認為,這同樣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人為干預生態,無異於飲鴆止渴。

  三峽工程對長江流域氣候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在三峽蓄水約8年後,這一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最權威的官方說法來自1992年成稿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三峽建庫後,對溫度、濕度、風和霧的水平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在今年新一輪的“三峽誘發長江乾旱”爭論中,眾多有官方背景的學者依然堅持這一結論,認為將極端天氣全部歸罪於三峽大壩“純屬無稽之談”。

  《東方早報》稱,目前有數據的觀測表明,三峽蓄水後,尚未發現周邊降水量有明顯變化,但水庫附近的氣溫在冬季有增溫效應、在夏季有弱降溫效應,總體以增溫為主。三峽工程對氣候的影響,尚有待更長時間的觀測分析、更多的研究方法。

  與水利水電部門的高調不同,氣象部門在三峽建設中的缺位卻不容忽視。擁有26個成員單位的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中,竟然沒有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氣候中心,也沒有中國地震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