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公”海綿裡的“水” 還得再擠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7 10:15:40  


 
  由於得不到及時回應,大家只好猜測和自己求證。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記者,一些部門因公出國經費居高不下,待遇出國、級別出國是原因之一。“一個處級幹部,如果一輩子沒有出過國,他會認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

  葉青本人是財政專家,也是副廳級官員,他的解讀比較有說服力。那麼我們要問,還有多少類似的待遇出國、級別出國,計入了“三公”消費中,這些不合理的變相福利,顯然不應歸入“公務”和“必須”的範疇,也是最應該控制和壓縮的開支。但是,從公布的情況中,我們既看不到任何說明,也看不出來年有縮減的跡象。

  除此之外,由於缺乏公開細則和統一口徑,不同部門對“三公”的界定也不同,比如海關、稅務等垂直管理的部門,把執法車和領導幹部的公務用車混為一談;還有的部門把公費旅遊和公務活動放在一起,就很難區分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到下次再公開“三公”消費時,應該有統一的口徑和細則,要求提供人均數據、占部門總支出的比重等可比較的數據,才能更好地體現公開的價值。

  文章表示,從根本上說,公開“三公”經費,是為了實現財政透明、便於公眾監督,最終目標是壓縮“三公”支出。但是,在已公開“三公”經費的83個部門中,僅34家預算比去年降低,多數部門不降反升。這顯然違背了中央嚴格控制和壓縮“三公”支出的要求。出現這種局面,可能就是因為“三公”經費中很多並不姓“公”,不是合理的、必需的,而是包含了“待遇出國”等變相福利、大吃大喝的揮霍浪費、公車私用的化公為私。以上這些,正是“三公”經費最應該壓縮的部分。而要讓這些水分現形,還有賴於進一步的公開透明,讓公眾監督和中央的壓力,一起把“三公”海綿中的水分擠出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