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86家中央單位公車費占三公經費六成以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8 09:06:55  


 
  17年公車改革成效不大

  不公開不知道,一公開嚇一跳。業界都知道公車費用較高,但如此高的占比卻在意料之外。

  對此,獨立財經觀察者陳寧遠說,請吃請喝在中國的人際關係里不難理解,可公車費用為什麼集體都這麼高?這可能是體制性的問題。也就是說,管理吃喝可能有辦法,不讓不該出國的人出國也可能有辦法,而不讓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坐公車就沒那麼容易。即使被媒體廣泛讚美為最佳“三公”費用公開的審計署,也花了1114萬元養206輛車;這還不夠用,去年還新添了四輛車,最便宜的25萬。

  令人注意的是,在政府日漸壓縮行政性費用支出的呼聲下,公車費用卻持續居高不下也說明進行了17年的公車改革成效不大。

  如果從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發《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我國的公車改革已經進行了將近17個年頭。但在知名網友矢弓看來,中國公車改革17年來一直徘徊不前,有的時候還在倒退。

  中國到底有多少公車?目前來看,似乎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據有關統計數字,早在“八五”期間,全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約為GDP增長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為3000億元。後來一邊進行車改,一邊購進公車,可汽車在政府採購物品中始終占據前三位,2005年全國政府採購公車花了600多億元,2006年則將一舉突破700億元,占財政部預計實現的3000億元全國政府採購規模的近1/4。

  公車改革勢在必行,但公車改革卻又遭遇了諸多阻力。

  以“三公”經費公開為例,早在3月23日,國務院決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壓縮的基礎上,2011年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要求98個中央單位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並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然而,截至6月底,只有科技部於4月14日公布了2011年的“三公”經費預算,一個星期之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0年“三公”消費決算和2011年預算中的因公出國(境)一項,其他部委全部爽約。截至7月26日,目前還有12家中央單位沒有公開“三公”費用。

  中央部門對國務院的底限要求尚且如此抵觸,地方的積極性就更為冷淡。據媒體的公開信息,目前僅有北京在7月21日公開了“三公”賬單,山東、江西則表示準備公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仍以沉默應對。

  “三公”經費的公開尚且如此,觸動了一些人根本利益的公車改革阻力有多大由此可見一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