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文萃大觀 ->> 科研 】 【打 印】 
天文學家發現56個“變臉”活動星系核
http://www.CRNTT.com   2024-02-20 11:04:28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19日獲悉,利用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的早期科學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新發現56個“變臉”活動星系核以及44個“變臉”活動星系核候選體。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

  活動星系核是星系中心極其明亮的致密區域,其輻射非常劇烈,是宇宙中最亮的持久電磁輻射源之一。“變臉”活動星系核是一種特殊的活動現象,就像川劇變臉一樣,它們的活動形態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轉變。這種快速“變臉”事件極大地挑戰了傳統的活動星系核統一模型,對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吸積過程與寬線區結構,以及活動星系核與星系協同演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此前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發現了百餘個‘變臉’活動星系核,郭守敬望遠鏡也有若干發現,但‘變臉’活動星系核背後的物理機制仍然未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薛隨建說,DESI計劃擬觀測數百萬個活動星系核和類星體,通過建立大統計樣本來揭示“變臉”活動星系核背後的物理機制。

  DESI計劃能夠高效地對全天的目標完成快速光譜拍攝,提供前所未有的海量光譜數據。“借助於此,我們通過對比斯隆數字巡天與暗能量光譜巡天的光譜,同時結合美國茲威基瞬態研究設施(ZTF)的測光觀測,就可以系統性地搜尋潛在的‘變臉’活動星系核,並開展統計分析。”DESI計劃國際合作理事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鄒虎說。

  “在這次研究中,我們發現了活動星系核的不同類型發射線‘變臉’事件,並限制了發射線‘變臉’的順序。同時,我們的研究顯示,‘變臉’可能是活動星系核演化的一個特殊且必經的階段。”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郭威堅博士說。

  據悉,目前DESI已經完成了50%的觀測任務,已發現的類星體與活動星系核的光譜數量已超過300萬條。屆時將有超過1000個“變臉”活動星系核被發現,這將推動人們更深入地理解“變臉”活動星系核的物理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