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時評 】 【打 印】 
把握好金融開放的力度和節奏
http://www.CRNTT.com   2021-01-14 09:00:06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頭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錢箐旎評論文章表示,2018年以來,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先後宣布並推動了超過50餘條具體的開放措施,並形成了一批示範性案例。如,法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中國首家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在中國設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已正式獲批設立;等等。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與中國對外開放總體戰略保持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2020年以來,儘管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國際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始終沒有改變,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政策也一如既往,疫情期間不斷有外資金融機構來華落戶就是例證。

  文章指出,堅定不移加大金融開放,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金融開放的本意,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效率,利用廣義金融市場去配置資源,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開放是中國基於自身發展需要做出的理性選擇,在開放的過程中,要清醒地看到,金融行業市場主體、監管部門、市場環境仍需要一個互動成長的過程,才能逐步實現建設高水平市場體系的目標。

  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重在落實已出台的各項政策,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既要支持外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鼓勵中外資金融機構在產品、股權等方面加強合作,也要在擴大金融開放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風險防控,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只有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全面地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從而促進金融體系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