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近日,多個經濟大省召開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勇挑大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成為重要關鍵詞。上海、江蘇、福建等多個經濟較強省份表示,要把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多地圍繞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出台具體的支持政策。
管板密封焊縫智能焊接機器人手臂在上萬個孔洞間來回穿梭,有條不紊;3D打印實現高溫合金複雜部件的設計、製造協同一體化增材製造……在誕生過白鶴灘、華龍一號等發電機組核心部件的東方電氣集團,“智能、柔性、高效、綠色”的高科技成果頻出。
作為總部在四川的中央企業,東方電氣集團正是四川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縮影。四川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前四川省正加大先進材料、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投資布局力度,加快布局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含新量”“含智量”“含綠量”。
經濟大省不僅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大省被繼續賦予“挑大梁”的責任。其中,要求經濟大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
全國兩會閉幕後,多個經濟大省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勇挑大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成為重要關鍵詞。例如四川省提出,深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海市提出深入抓好新一輪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的落地;福建要深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人工智能+”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