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科技 ->> 國內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財政政策“工具箱”如何護航經濟回升向好
http://www.CRNTT.com   2025-03-19 17:00:09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風險挑戰,今年的財政政策“工具箱”如何護航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新華社報導,讀懂今年財政政策“工具箱”的效能,需要從力度和效率兩方面來理解。

  ——在力度上,多項政策工具“加碼”,支撐經濟行穩。

  今年中國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政策取向調整後,具體有哪些變化?

  政策工具更加豐富。赤字、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轉移支付……在今年的財政政策“工具箱”裡,可以看到,在存量政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也加入新的增量政策,新舊部署緊密銜接,打出政策“組合拳”,成為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發力點。

  政策力度更加積極。赤字水平和赤字規模均為近年最高,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財政支出進一步擴張,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7萬億元,比去年增長4.4%;政府債券安排更加給力,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4.4萬億元;增強地方自主財力,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34萬億元,同口徑增長8.4%……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中,多項安排彰顯“加”“提”“增”。

  財政政策相機抉擇、因勢而動。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實現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必須付出艱苦努力。根據形勢變化和經濟情景變化,從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攬子財政政策,到今年多項新的增量政策,政策“工具箱”積極調整、前後貫通、接續發力,體現了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將為護航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