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新三樣”助力低碳轉型,跨境電商帶來購物便利,人形機器人海外“出圈”,電影《哪吒2》和遊戲《黑神話:悟空》圈粉國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憑借過硬技術、創新創意,在守牢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在全球市場的大海中“踏浪前行”。
乘風破浪 奮力開拓新局
對接海外紅人主播、聯絡歐美時尚博主……蘇州貝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鋆以跨境電商開創外貿新渠道。“我們不斷推出新品和爆款,單件款式一年可賣出5至8萬件。2024年銷售額近2億元,同比增長近15%,今年有望保持這一勢頭。”他說。
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市場,中國民營企業出海步履不停,成為促進外貿增長的主力軍。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已連續6年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今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69萬億元,占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升至56.4%。
既有量的合理增長,更有質的有效提升。2024年,我國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最大進出口主體。今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6240億元,占同類產品進出口總值的49.3%。
“走出去”之路並非坦途,需要主動作為。
新能源汽車是民營企業出口的重要優勢產品。記者走訪瞭解到,面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和標準認證設檻等挑戰,企業主動創新,以海外併購、投資建廠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如比亞迪在泰國等地建新能源汽車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