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何謂“孝”、如何“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8 16:51:41  


  作者:張立婷 山東威海 學生

  據“中央社”報道,宜蘭縣孝親尊師聯盟將在10日母親節當天,於宜蘭運動公園舉行“蘭陽千人行、親子洗腳情”活動,號召上千人為父母洗腳,倡導“有孝”社會。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美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文化”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在現代,“孝”卻成為了一個被討論的沸沸揚揚的話題。“孝”這種無需多言的意識似乎一點一點地被子女們淡忘。以至於社會上要以聯盟活動的形式帶動“有孝”風氣。 

  今年的母親節是5月10日,有調查顯示,四成人不知道母親節的日期,其中一成半的人表示不知道有這個節日。數百白領參加大衆點評網的母親節調查,超過五成的人表示不過這個節日,多數人表示沒有這個習慣。(5月6日《信息時報》) 

  大家也許都在電視上看到過這個公益廣告:母親一臉微笑地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等待子女們回家吃團圓飯,電話鈴響起,母親欣喜地拿起電話,結果子女們個個都稱有事不能回家,而他們的所謂的“事”無非是帶女兒去游樂園、去做美容……母親只得無奈發出說“忙,都忙,忙點好啊”的嘆息。這一生嘆息包含著多少失落,又包含了多少寬容。如今社會,大家都很忙,一個“忙”字讓老人無奈,卻也讓子女似乎有點超脫。看到廣告中對母親那個佝僂的背影的特寫,還有最後等待的母親在沙發中睡去的鏡頭,不知我們這些做子女的是否會反思自己對父母的冷落。 

  當然,對母親節的遺忘也并不代表做子女的“不孝”。但一味的遺忘會怎樣?想大多數子女不管多少肯定都有過像那則廣告中子女的舉動,而大多數父母也都會寬容子女的這種冷落與疏離,甚至還為自己的子女“開脫”。 我們不能說子女所謂的“事”不是事,因為不是一代人,子女與父母必然會有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的差異,有差異就會有矛盾。就像廣告中體現的。年輕人往往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與父母肯定會有代溝,陪父母同和年輕的朋友待在一起相比會顯得無趣得多。但“愛”是需要付出的,“孝敬父母”就肯定要犧牲部分娛樂時間,要付出精力。因為社會事務和交際減少,老人很容易孤獨,他們便會希望子女能多多陪伴。即使再忙,對父母的牽掛還是要留存的,這份牽掛彌足珍貴。多抽出點時間陪陪父母,多和父母說說話,拉拉家常;在節日到來時,特別是父母親的節日或者父母的生日的時候,向父母道聲祝福,讓他們知道做子女的一直牽掛著他們,用心記著他們的節日;有可能的話在節日時給父母一份禮物,不論大小,這種意外驚喜式的“孝”會讓父母興奮好幾天。父母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我們做子女的稍微用點心,便能讓我們的父母安享開心的晚年。“孝”其實真的不難,我們的這點兒付出,同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相比,又算得了什麼?九牛一毛而已。 

  人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疲憊不堪,精神錯亂、親情淡漠。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現代病”。集體的“親子洗腳”活動中,有多少人是出於感恩,出於“愛”為母親洗腳?又有多少人是出於“好玩”,甚至是為了“面子”參加這個活動?我們有理由對此質疑,甚至有必要擔憂常年舉辦會使這類活動流於形式。尊重母親、回報母親,應是一種發自肺腑的真心實意。母親節的感恩,就是要讓兒女們從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懂得母親的不易。母親節即將到來,作為給節日禮物,陪母親購物、帶父母外出旅游,哪怕只是給母親做頓可口的飯菜,陪老人聊聊天,說說話……老人就能滿足。節日是暫時的,但它同時是一種提醒,也是一次鞭策,作兒女的不記得這個節日不要緊,不過節日也不要緊,但是牽掛母親是需要,感恩母親是必要的,孝敬母親是常態的。母親節的一天不需要做多少事,但母親節後要做好多事,用心牽掛著父母,工作忙了給父母打個電話,有時間了多回家去陪陪父母,單純的物質上的贍養是不够的,多給父母一些關懷,讓父母的到精神上的愉悅,讓為我們勞碌了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 

  也許,有人認為父母現在還年輕,等父母老去時我們就會照顧,孝順他們了;有人說,等我賺足了錢,有了時間,好好孝敬父母。但事事無常,古語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要從現在做起,不要當失去時才去後悔沒有珍惜,不要等到父母百年後再後悔莫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