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岩 山東威海 學生
剛剛看到吳紫涵的新專輯中出現了《畫心》這一首熟悉而喜愛的歌曲,不禁就打開聽了一下,似乎找不到曾經在電影當中的凄慘的感覺了,也許是因為每個人的唱歌風格不同,也許是伴奏引用的是中國民樂的原因,總感覺其中的樂感力度略顯得單薄了一些,再加上整體的音效方面,有加一點回聲,似乎讓我們找不到了片中的矛盾之“痛”的感覺。
《畫心》一曲是由電影《畫皮》耗資6000萬日元邀請日本音樂家藤原育郎為其制作的。現將新版仔細與原版的《畫心》相比,首先在伴奏方面,原版歌曲就顯得略勝一籌。在曲中,主要以音色較渾厚的大提琴與鋼琴相交替呼應,再加上部分的吉他琶音為其點綴,使得整體的樂曲在器樂編排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層層遞進的效果。與此同時,打擊樂中的鼓點與叉有序的加入,使旋律更有節奏感,而不顯的雜亂和累贅。
整體伴奏的另一大感情優勢,就是將人聲的吟唱加入其中,這種帶有和聲的加入,有時候也會到與室內回聲相同的“虛幻異境”的效果。其實在開頭部分的連續人聲獨唱,就已經將整體歌曲的感情基調給定好了。在曲子中部,將高聲部的海豚音與鋼琴、提琴融為一體,不斷重複著曲子的整體主調,為後面的提琴一邊出主旋,鋼琴一邊出三連音做了很好的鋪墊,叫人感覺到那種真實愁苦不斷地重叠流露。
整體的曲子總共7分12秒,但是沒一秒都不顯得多餘,比短小通俗流行曲更加充實,更有內容,大提琴連綿作為大背景,呈現大起伏;鋼琴連擊作為輪插背景,呈現小的回旋波瀾;人聲甚至是三聲部的和聲作為巨大器樂的平衡之碼,使整首曲子在器樂與人聲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也使得曲子帶有了流水般的動感。
成功的樂曲不僅只是擁有龐大的伴奏結構,歌曲的感情渲染也為其中添加了不少的愁苦與執著深情,“愛著你像心跳難觸摸,畫著你畫不出你的骨骼,記著你的臉色是我等你的執著,我的心只願為你割舍,你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透過歌詞,不難看出這份帶有距離與矛盾的愛,正是內心深深地愛著,但總是觸摸不到著,所以只好在這場莫測的命運當中,選擇了我心的割舍,不為什麼,只願你能樂……
曲子不短,旋律與歌詞不斷地重複,得到的效果是一遍一遍耐人尋味的感覺,也開創了流行音樂當中難得的長篇樂曲。少見的7分鐘裡,是實打實的故事內容、思考空間與背景材料。
悲傷地樂曲,更需要低沉的音色來演繹,而原唱歌手張靚穎的音色正屬於那種較低沉而有浸透力的感覺,聲音華麗而飽滿,低沉而更顯得空靈、明亮,讓人感覺距離很近。再加上較深的唱功,曲中的海豚音與連音的自由變化,使她在整首曲子中的聲綫顯得順暢而柔纖。
在音色上,張靚穎就先勝過了吳紫涵。後者的聲音是那種較甜潤而略悲的。雖然兩首曲子的調子沒有變,但是她那較高,使我們懸在空中的高感。其次,在細節當中的局部唱法,兩人也有不同,比如在“你的輪廓在黑夜中淹沒……就讓你在別人懷裡快樂”這一部分當中,雖然“淹沒”一處,兩者都是唱的都是慢滑音,但是吳紫涵的滑的感覺和力度就沒有張靚穎的把握的好,還有每一句結尾的詞“結果”、“我”、“寂寞”,吳紫涵都是想蜻蜓點水一般,輕挑而過,沒有像張靚穎一樣,“看”、“愛”、“觸摸”、“畫”、“記著”等詞的演唱,用那種嘆出的氣息來推動感情力度的遞進,顯得句句吐露真情,每個字貼實情感,絲絲入扣……
兩首歌曲的感覺,就在於唱者與伴奏屬於兩種不同的類型,吳紫涵與中國民樂的清、靜,張靚穎與西洋樂的悲、渾,雖然唱的是同樣的旋律,但是翻唱後曲中故事的感情沒有充分的流露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