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帥 山東威海 學生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在16日召開的月度新聞發布會上稱,直轄以來重慶普通高考報名人數每年都是呈增長態勢,其中部分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中新網重慶4月16日電)
上萬考生放棄高考,不管是從人數上還是從其背後的意義的深刻性上,在歷年來當屬首次。在“一萬人”的數字面前重慶官方卻稱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不能說這是明智政府的行為。也許我們應該從這件事上有所反思。
十年寒窗為了什麼?
莘莘學子,十年寒窗,為的就是參加高考,為的就是考上大學,為的就是找到好的工作,為的就是能够走出農村擺脫貧困。然而,臨近高考,單重慶一個地區就有上萬名農村考生放棄了高考,選擇外出打工或務農。十年寒窗的努力,為何在此刻統統放棄,放棄意味著重新開始。
近幾年的大學擴招,使更多的人有機會進大學的象牙塔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提高整個社會的整體素質。古代文人寒窗苦讀十年聖賢書,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在今天的十年寒窗也是為了能有一個好的前程,這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這也是每個人都無可否認的。
放棄高考殤在何處?
根據當地教育部門提供的情況,主要有五類學生放棄高考:一是因為家庭原因外出務工,二是因為今年考學無望,可能今年希望不大自動放棄准備複讀的,三是外省籍的學生高中畢業後回原籍的,四是將應征入伍的學生,五是將出國留學的。但是棄考的學生中,農村的學生占了“大半江山”。緣何?
高昂的學費,不公平的教育現狀,使這些農村的孩子望大學而卻步,加上今年的經濟危機來勢凶猛,加劇就業壓力,很多人看到即使上大學也未必找到好工作,迷茫的就業前景使得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蔓延,處於經濟利益考慮的農村人選擇了放棄高考。這當然有他們認識上的片面性,大學中有各種貧困補助及獎學金,國家和社會也在不斷出台政策創造就業機會,但是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棄考是正常現象還是教育改革的失敗?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 文天平說,當地教育部門認為棄考或沒有報名參加高考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高中階段的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高考并不是成才的獨木橋,部分學生放棄高考說明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徑、方式和成才的途徑已經多元化。
文天平的話固然有其道理,但是這并不是一種令人信服的說法,在當代中國大多數人還沒有轉變觀念,上大學仍然是大部分人的出路,所以這正常現象的背後有著多少辛酸,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今天的教育改革該在何處?為何其考得大部分是農村學生,比例的懸殊,不得不讓人質疑今天的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不會一蹴而就,這是實踐證明的真理,我們所期待的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政府能够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而不是出來義正言辭的推卸責任,改革試驗不可避免,政府能够在改革中肩負起責任,能够反思,真正的為民服務,才是應盡之意。今天有上萬考生棄考,是為了明天有更多的學生不棄考,是為了教育改革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