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的戰略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0:21:30  


  作者:錢尚文 河北省張家口市 幹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此若幹意見對於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其理由分述如下: 

  一、海峽西岸經濟區基本概況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與珠三角、北與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台工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并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 

  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 

  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 

  二、發展海西經濟區標志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不可逆轉 

  我們知道在兩岸由於中國內戰造成并延續至今的政治對立狀態下,海西經濟區的主要省份福建成為兩岸政治對立的前沿陣地,號稱“福建前綫”。由於兩岸長期政治對立造成福建經濟建設相對滯後,主要是考慮武力統一可能造成的損失。當時有打完仗再建設的考量,即使搞建設也是一般性的短綫項目。一些大型永久性的建設項目往往是往後推,怕的是將來萬一兩岸動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難以挽回。 

  如今,國務院批准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就是向海峽兩岸同胞發出了明確清晰的信號,兩岸中國人自相殘殺同室操戈的局面一去不複返了。代之而來的是兩岸永久和平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兩岸同胞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將貫穿於今後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兩岸同胞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將成為歷史賦予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歷史使命。 

  所以說發展海西經濟區標志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不可逆轉。 

  三、發展海西經濟區是連接台灣與內地的紐帶和橋梁 

  當年,在香港回歸祖國即將成為事實的背景下,鄧小平發出了建立深圳特區的號召,深圳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各項建設突飛猛進,把貧窮落後的小城鎮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新型城市。成為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紐帶和橋梁。深圳成功的建設經驗拉近了與香港的差距,使香港同胞看到了內地絕不是貧窮落後一成不變的蠻荒地區。原來對於回歸祖國的抵觸情緒,隨著深圳特區熱火朝天日新月異的突飛猛進而逐漸煙消雲散雨過天晴了。深圳特區“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開放窗口城市的成功實踐,更增強了香港同胞對內地的信心和認同。使得“一國兩制”順利在香港推進。所以說深圳特區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紐帶和橋梁。 

  同理大陸政府特批海西經濟區“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接、法緣相循、民俗相同、人脈相連、宗親同源,具有對台交往得天獨厚的發展潛力和揮灑空間。它是一個不同於行政區劃的具有地緣經濟利益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它面對台灣,毗鄰台灣海峽,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個肩負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兩岸同胞交流融合的特殊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海峽西岸由於中國內戰長期造成的政治對立,經濟發展大型建設嚴重滯後,原先作為兩岸對立的前沿陣地,更是“到處森嚴壁立”與內地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形勢相去甚遠。經濟建設欠賬過多,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發展速度嚴重滯後。大陸政府適時批准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并給予“先行先試”等大量優惠政策,必將極大的激發海峽西岸經濟發展迅速走上快車道,掀起新一輪發展高潮。這也必將給海峽對岸的台灣帶來無限商機和發展良機。 

  海西經濟區利用兩岸“大三通”開啓的大好時機連接兩岸。具有吸引台商、海外華人投資的獨特優勢;具有引進外資和海內外人才的巨大潛力;充分利用台灣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科技實力;充分發揮海峽西岸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的地緣優勢;發揮獨特的對台優勢,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應兩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發展保障能力。充分發揮後發優勢,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經濟整體素質。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加快形成區域、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人居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地區。必將使海西經濟區成為連接台灣與內地新的紐帶和橋梁。 
 
  四、建設海西經濟區的重大意義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中央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貫徹落實大陸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偉大實踐;海西經濟區承擔全國發展大局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重任;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海西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促進全國區域經濟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有力推進海西經濟區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協作,逐步形成從環渤海灣到珠江三角洲整個沿海一綫的完整發展布局,凸顯海峽西岸在東部率先發展、東中西部良性互動的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利於在加快東部發展中發揮海西經濟區優勢。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助於海峽西岸在新一輪發展中樹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開辟新空間,充分發揮沿海港口、外向帶動、對台合作、生態資源和對內聯接等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更高水平、更優效益的又好又快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階,使廣大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有利於形成服務中西部發展的東南沿海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構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大型海港、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示範作用,為促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提供一條快捷順暢的對外開放戰略通道,并不斷拓展海峽西岸的發展空間。 

  有利於構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系、互動聯動、互利共贏,使海峽西岸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結合部、先行區和重要通道,提高台灣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和認同感,為發展兩岸關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乃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新貢獻。 

  五、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體現了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 

  新一代大陸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堅持科學發展觀,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構建和諧世界;在海峽兩岸實施和平發展方略。所有這些大政方針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 

  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就是貫徹這一理念的必然結果。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大陸政府批准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就是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舉措。 

  兩岸同胞“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就必然會降低兩岸由於內戰形成并延續的敵對情緒;必然有利於海峽兩岸同胞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溝通、融合;必然使兩岸同胞從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引發的兩岸良性互動、經濟快速增長中獲得豐厚的回報;必然有利於融化壓縮台獨滋生的土壤和發展空間。 

  海西經濟區得以批准建立與發展,得益於大陸政府貫徹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對外構建和諧世界,堅持永不稱霸。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營造中華文明與人為善、和諧為本的民族魂。大陸政府這次橫跨四省區大規模軍事演習沒有動用南京軍區,就是體現了大陸政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氛圍。國務院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的意見更是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台灣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也是落實胡錦濤“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道路上,台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一個偉大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的講話精神。 

  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大陸政府堅持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 

  綜上所述,大陸政府做出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的英明決策,是惠及兩岸同胞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