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端午不能只是一個小吃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8 19:58:08  


  作者:宋帆 山東 學生

  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從26日開始至30日舉行2009年端午祭。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據悉,此次活動贏得了廣大市民和國外游客的參與,期間舉行朝奠祭、端午巫祭、官奴假面具、送神祭等活動。(網易新聞網5月28) 

  同樣擁有端午節的中國,其節日氣氛似乎淡了許多。盡管新的假期制度已經實行,全國放假一天,但作者沒聽到任何與端午有關的文化活動。上網看看新聞,也并未有關於歡慶端午的民間文化活動的報道。僅僅一條關於“湖北代表中國端午申遺”的新聞資訊。電視上僅僅5月27有一場關於端午的詩歌朗誦節目。 

  記得四年前,當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曾引起中國民衆的一陣激烈爭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一時成為熱點話題。目前,兩國學者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即中國端午節與江陵端午祭可以和諧共存,良性互動,端午祭的成功申遺不影響中國端午節進行“申遺”活動。這也許是對中韓關於“端午”歷史紛爭的一個較為合理的解決辦法。 

  對比兩國在端午節期間的舉行的活動,我們似乎可以了解到我國在保護傳統節日一些現狀。節日僅僅成為一個假日,與以往不同的僅僅是早上起床每人吃了粽子、雞蛋。 

  看到湖北代表中國端午申遺,我們可以認為政府已經在竭力去通過申遺、端午節假期等方式去保護傳統節日,避免它的忽略和消失。然而,政府的努力卻沒有在民間起到預想的結果。在民間,端午節并沒有如在韓國那樣受到足够的重視。現在提起端午節,民間想到的只有“屈原”“粽子”,其節日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早已消逝。問問這些傳統節日的來歷和民俗演變過程,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有的僅是知道一鱗半爪,著實令人吃驚。其實,對這些傳統節日精神內涵的認識,我們過起自己的節日會更有情趣,更加有意義。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豐富的傳統文化,都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都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姿多彩的精神追求,都有積極意義。這正是我們需要弘揚的。 

  五月五  是端陽, 門插艾 香滿堂。 
  吃粽子  撒白酒, 龍舟下水喜洋洋。 

  其實端午的起源是有三個傳說的。一個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屈原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殉國而死。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湧到江邊憑吊,漁夫們打撈他的遺體,并以頭飯團、倒雄黃酒等方法吸引魚龍蝦蟹,以免其傷害屈原遺體。以後,也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紀念屈原。 

  二是紀念伍子胥。伍子胥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他投靠吳國,助吳滅楚。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即位。大敗越國後不聽伍子胥之言同意了越王勾踐的請和,後更聽信越國奸細的讒言,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本為忠良,死前留言“將眼睛挖出來懸掛在吳京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聞言大怒。將他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第三個是紀念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成為神話,此後,每逢五月五日,後人都要紀念曹娥的孝節。 
  
  其實關於端午節的相關內涵遠非如此。在我們吃粽子的時候,也要想到粽子背後的端午的文化內涵。端午節難道是小吃節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