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端午申遺為時晚否?/端午申遺引發偽愛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8 21:34:46  


  作者:張楠 山東威海 學生

  日前,中國已啓動端午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程序。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屈原故裡端午習俗”、黃石“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汩羅“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端午習俗”四部分內容組成,目前“端午申遺”已進入初評階段。 

  提到端午節申遺就不免會聯系到韓國,韓國“端午祭”在2005年已被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還引發了中國人對這種“文化強盜行為”的譴責。據了解,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有人擔心我們申報端午節在後,其成功的可能性會不會大打折扣? 

  對此,有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不會有影響。中國端午節“申遺”有成功把握。韓國大使辛正承也曾解釋說,江陵端午節申遺,不是將叫做“端午”的節日以韓國的名義申遺,而是將包括“大關嶺山神節”在內的“江陵端午節”活動進行申遺,而“大關嶺山神節”是每年陰歷5月5日都在韓國江原道江陵地區為祈福豐收而舉辦的一項傳統節日活動。并沒有將以中國為首的許多東方國家都作為節日的“端午節”以韓國的名義進行申遺。 

  關於從端午節到中國端午節,有的網友認為這是一種侮辱,覺得即使此次“申遺”成功,在世界人民眼裡,端午節就分成了許多種,除了中國端午節以外,還有韓國端午節。“端午節”到“中國端午節”,雖然只是添了兩個字,意義卻大有不同,畢竟屬於與存在於是差很多的。 

  大多數的國人都支持端午節申遺,雖然有些人在擔心是否能成功,但還是希望能給我們國家的端午節一個“名分”。還有一些人覺得沒有必要申遺,認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端午節是不會在民間消失的,就像埃及一官員說過的一句話,要金字塔去競爭“新七大奇跡”的一席之地是一種侮辱。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并有了2500年的歷史,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去保護它。韓國以端午的名義申遺成功提醒我們,必須要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否則,就有可能失去原本屬於我們文化身份。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能改變已成為現實的事,就要去把握未來,保護我們的文化,使我們文化的身份永遠是中國! 
 
--------
 
  作者:楊帆 山東威海 學生

  4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激起了中國人的申遺衝動。4年後,中國湖北省已向聯合國遞交申報表,“端午申遺”進入初評階段(5月27日《長江日報》)。端午申遺前前後後得到了國人廣泛的關注,但這種關注背後真正出於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有多少?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出後我國國內罵聲一片,譴責他們搶注我國傳統節日,漠視事實。這條消息引發了國人的不滿,甚至影響到中韓關系,網絡上湧現出一批譴責謾罵韓國人的帖子,甚是火熱。很多帖子都反映韓國民衆、學者都把很多中國歷史名人和文化遺產據為己有,宣稱這些都是韓國的。國民憤然,抵制韓貨、韓劇、韓流的叫喊聲也就越來越大。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從節日本身來講,韓國的“端午祭”和我國的“端午節”有著本質的區別,“端午祭”雖起源於我國,但經過多年歷史演變,兩個節日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極大的不同。 

  其次,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也就是說,韓國從來都沒有否認過“端午祭”發源於中國古代文明。如此看來,國人對韓國的叫罵不是有點滑稽嗎? 

  最可悲的是,即使在意識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之後,文化遺產仍然沒有得到國人很好的保護。大多數人只知道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根本不了解節日背後的意義和節日的文化底蘊,頂多知道端午節和屈原有關。如此這般,申遺的意義又有多大呢?難道就只是為給“端午節”貼一個“made in China”的標簽?爭名號的做法在筆者看來甚至是膚淺的,某種程度來說,文化是屬於整個人類的,文化背後的精神意義更是應該造福世界人民的。 

  韓國申遺成功對中國人造成觸動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意義,至少為人們敲響了警鐘。但我們不應該止步於為文化遺產貼上所有格的標簽,而應該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發揚文化遺產蘊含的精神,為人類的前行做好積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