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忠人 湖南 自由撰稿人
日前,湖南省政府在長沙召開全省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會議,對這項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省委副書記、省長、省績效評估委員會主任周強表示,從今年開始,在全省逐步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力爭到2013年基本建立湖南特色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長沙晚報》報道)
這是湖南省在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觀察中國地方治理髮展的人士應該不陌生,2008年,湖南在推進政府法治方面邁出了開創性的步伐,一部填補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空白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出台,輿論稱“這個被稱為行政機關‘作繭自縛’式的革命,或將載入中國法制建設的史册”,“從來不缺少話題的湖南再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那麼,這次湖南省在加強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方面再次邁開大步,可謂是與之前出台行政程序規定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可並稱雙壁。
出台行政程序規定,目的是規範權力運行,更好地保障百姓權益,讓公民享有更多程序權利,政府承擔更多權利義務,是推動地方法治型政府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此基礎上,加強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就成為必須。因為,政府不僅僅應該是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辦事,而且應該在嚴格依照法定程序的基礎上辦好事、辦成事、多辦事,即要切實提高政府績效,才能更好地服務民生。因此,從出台行政程序規定,到出台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實際上體現了湖南省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邏輯鏈條,符合規律,順理成章。
從本質上來講,程序和績效,可謂是現代服務型政府所必不可少的兩個核心要素。行政程序規定就像是鋪設鐵軌,保障政府權力依法行使,不出偏差,而績效評估就像是機車引擎,確保政府權力高效運作,更好地服務人民。所以,通過強化行政程序意識和政府績效意識,就能加速現代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行穩致遠,又順應形勢需要。如果沒有行政程序的保障而單方面強調政府績效,就容易導致政府部門急功近利,不按規則出牌;如果不注重行政績效而單方面強調行政程序,則又容易導致政府部門繁文縟節,保守臃腫。所以,程序和績效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中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大背景下,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衝擊的大環境下,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提高政府法治水平和績效水平,有利於提高政府適應複雜局勢、解決複雜問題、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有利於提高民生福祉,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特別值得觀察的是,近段時期以來,以貴州甕安事件和湖北石首事件為代表,一些地方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能力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有官員稱現在有些群眾是“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很困惑為什麼在經濟獲得較快發展、百姓生活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幹群距離反而有拉大趨勢?其實,對於近段一些地方發生的這些事件,儘管具體原因不盡一致,然而,從根本上來講,它們都無不是對地方政府的行政程序意識和政府績效意識提出了強烈的詰問。說到底,正是因為有些政府部門平時不能嚴格地依法遵循行政程序,在服務民生的績效上也不盡如人意,才會導致某些幹部作風問題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拉大了幹群距離,使得群眾情緒積累,一些小問題很容易釀成大熱點,對一些地方改革發展穩定的局面造成衝擊。
所以,加強地方政府法治建設,強化行政程序意識,在此基礎上加強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制定規範的、科學的、民主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全面提升行政效能,這兩者都是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這堪稱是一場改變政府執政能力的“靜悄悄的革命”。湖南省近年來經濟持續發展,去年首次進入全國GDP萬億元團隊,社會保持穩定,在加強地方政府法治和績效評估建設方面邁出了開創性的步伐,走在了前列,值得給予肯定。應該說,這也給其他地方提供了鏡鑒,帶來了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