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崇筼 廣西桂林 高級工程師
馬英九的最大優點是為政清廉。這一點,使得他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能成為國民黨,乃至整個台灣政壇上的一顆明亮的新星。
但是,光靠清廉就能當好黨的主席,以及“總統”了嗎?歷史上的包公不也很清廉,他能不能當好“總統”?看來,清廉也只是當好領導人一個必備的條件,除此之外,還應有其他的條件。
尤其依據西方現行的選舉制度和執政方式,“總統”實際是按照人為制定的法律,通過殘酷的競爭手段(只是不用金戈鐵馬),產生的一位執政時間有限,並受一定法律制約的政治獨裁者。這樣的獨裁者,一般不擔負為他所在政黨培養接班人,建立長效機制的任務。後來者都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上去了,繼續執政;上不去,就讓給其他的政黨。
台灣的情況比較特殊,台獨是一大隱患。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與胡錦濤達成五項願景,共同開創兩岸關係的新紀元,這是對台獨勢力的一個重大的打擊。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人們都希望能夠長治久安,不再讓李登輝、陳水扁式的人物上台。但馬英九雖然是個正派人家出身的好子弟、好官僚,畢竟能力有限,氣度有限,這就使得人們常常在想,國民黨能做到長期連續執政嗎?或者說,即使做到了長期連續執政,又能抵擋得住台獨勢力的威脅與誘惑嗎?
如果馬英九不但為自己的執政著想,還要為台灣的長治久安深思熟慮,那就請聽聽我的一個關於構建領導機制的意見。
是的,馬英九不但自己清廉,而且把它作為組建團隊的第一要素,因此在他的帶領下,黨、府、院一班人馬普遍地為政清廉,即使出了問題,也能即刻處理,不拖不延,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另外,他執政以後,在人員的選配上,也能盡量地做到“海納百川”,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可以說,這樣的一些規規矩矩的人,在常規下守攤子是很好的,但要他們去衝鋒陷陣、奪取陣地怎麼樣?恕我直言,這三年多來,馬英九團隊在開創新局面的工作中,並沒有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
就拿“行政院”來說,我們的參照物,應該是蔣經國時代在振興台灣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業績,歸納起來就是,“大氣魄,大規劃,大項目,大效益”。試問,這三年多來的“四大”在哪裡?尤其在目前,要特別注意搞一兩個“大項目”,以拉動台灣經濟的發展,讓民眾切實感到,蔣經國時代真的來了。
此外,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以調動中小業者的積極性,這也需要有開拓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坐在家裡,要像宋楚瑜當省長那樣,走出去,聽取各行各業的意見,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政策。
這幾年來,突出了廉政(這是十分必要的,應當堅持),卻忽視了行政能力與表現。舉個例子來說,馬英九當台北市長,給人的印象是穩當,沒犯錯誤;宋楚瑜當台灣省長,給人的印象是大氣,有聲有色。那麼在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應當選誰來當“行政院長”呢?比較起來,好像是宋楚瑜合適一些。馬英九則更適合當“立法院”院長,以及現在的“總統”(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這也是我寫這篇短稿的目的)。
國民黨中央從現在開始,就應當真正地按照“德才兼備,量才選用”的原則,做好培養和選拔不同專業接班人的工作。要像地裡的韭菜那樣,割一茬,長一茬,只要管理得好,始終割不完。
此外,我曾在《一勸馬英九》中,提出一個“拼經濟,形成新的輿論重心”的問題。這個新的輿論重心形成不了,則台灣的政治惡鬥現象難以解決。而要形成一個新的輿論重心,就得有人去籌劃,去組織,沒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也不行。
因此,國民黨中央必須有一位常務副主席,專門負責對接班人的培養與選拔,以及文宣工作。
馬英九前兩天在呼應楊秋興的說法,拒絕扁政府的烽火外交,兩岸要和平的時候,曾有感觸地說:“我們和大陸,何必再鬥下去?”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只是要提醒一下,這個“何必再鬥下去”,不應該僅僅是指“外交休兵”,而應該涉及兩岸的所有方面。要這樣,就得向連戰學習,不說不利於兩岸團結的閑言碎語,不搞不利於兩岸團結的小動作。
恕我直言,要真的開談“兩岸和平協議”,那可是一項涉及政治談判的大工程,馬英九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另外,前面曾經提到,蔣經國時代抓經濟騰飛,歸納起來是,“大氣魄,大規劃,大項目,大效益”。如果當今島內的經濟發展已經具有相當的高度,搞大項目有一時的困難,那就得把目光和觸角伸到大陸去。例如,大陸不正在籌劃,要在新疆搞一兩個像深圳那樣的經濟特區嗎?如果有利可圖的話,台灣就應該利用連戰與胡錦濤的特殊關係,讓大陸劃出一個經濟特區,從投資到施工,全部讓台灣來幹,以拉動島內經濟的發展。
總之,兩岸的工作應當有大氣魄、大手筆,讓台灣民眾切實感到,今後的四年非同一般,把選票投給馬英九是對的。
國民黨往往有不協調的毛病。這不是因為某個人的過錯造成的,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毛病。舉個例子來說。在2007年至2008年的那次大選中,馬英九搞“返聯”公投,曾遭到黨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反對和抵制。到2008年的“立委”選舉前夕,國民黨中央終於按捺不住,做出了一個在“立委”選舉中,拒領“公投”選票的決定。這個決定無疑是對的,只是事先沒有告知“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使他猝不及防,這就不對了(見中評社2008年1月1、2日報道)
或許正是因為要協調的緣故,馬英九在當選“總統”之後,又把黨主席的職務要了回來。只是權利越大,要做的事情也就越多,他忙得過來嗎? 當然,要是遇到一位強悍的人物,他事無巨細,一切都能應付得了。但具體到馬英九,還是建議他在不違背現行黨章和相關法律(主要涉及“總統”職權)的前提下,構建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領導機制,以使自己更好地完成黨章及法律所賦予的使命,並為國民黨開創一種新的領導局面。
許多細節上的事情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說說目前應該推薦的五位人物。
第一位是連戰。馬英九應當熱情地支持並鼓勵連戰代表國民黨,做好與共產黨的聯絡工作。這個工作,不是一年搞那麼一次論壇就完事了的,而是感情投資,在關鍵的時候,能起到“價值千金”的作用。因此,“陸委會”、海基會的重大決策,要事先與連戰通氣,聽取他的意見。給一個恰當的名義總是可以的,與行政體制不發生矛盾。
第二位是吳伯雄。他應以榮譽主席的身份再兼常務副主席,主要任務就是抓培養和選拔不同類型的接班人,以及文宣工作。這裡就不多講了。
第三、第四位是宋楚瑜和蕭萬長。讓他們準備擔任新一屆“行政院”的正、副院長。其中蕭屈尊為副,主要是帶領“行政院”相關部門及人員,一定要在這今後的四年裡,圍繞“大氣魄、大規劃、大項目、大效益”中的規劃與設計,拿出可與蔣經國時代相比美的成果來。宋楚瑜則負責組織對“大項目”的施工與建設,以及竣工後的管理,以讓它們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對宋楚瑜的團結問題,我將在下一篇短稿中專門叙述。
順便說一下,已經注意到馬英九在抓大項目、大工程了。如計劃投資300億新台幣,擴建台北故宮就是一例。
第五位是吳敦義。他也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是一把好手。如果能夠當選,則建議馬英九不要把他也鎖進倉庫當“備胎”,而是讓他代替自己處理日常瑣碎的事務。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便是在黨、府以及二院之間穿針引線,協調它們之間的關係。有許多事情,應當是在協調之後才去做,不要弄得火燒眉毛了,才來救火。
以上五人,在馬英九的領導下,形成一個以馬英九為核心的領導機制。他們以每周例會的形式商量問題,供馬英九決策,然後分頭去做,並對馬英九負所擔工作的全部責任。當然,還要對這樣的例會,賦予一個合符法律與法規的名稱。
那麼,馬英九做什麼?
馬英九只抓大,不抓小,其中包括抓好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及協調好這五個人的關係。他把任務分下去,再把完成任務的成果和經驗收上來。一方面,他有大量的時間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另一方面,他有更多時間思考問題。尤其他要通過這四年的思考與實踐,在理論上、制度上,為國民黨拿出一套長治久安的辦法來,其中就包括構建一個“以‘“總統”’加黨主席為核心的領導機制”。
舉重若輕,神態自如。這就是一個嶄新的馬英九,一個不負眾望的國民黨籍的新型“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