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企業家向中國先哲學習應對危機之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8 10:05:16  


  作者:杜克強 江西南昌 退休公務員 

  日本企業家向中國先哲學習應對危機之策 
  ——楊晶譯著《衝出逆境》閱讀札記之三 
 
  2008年秋,世界金融危機狂瀾肆虐。一年之後,仍不見經濟環境回暖。日本SBI控股公司董事長、總裁北尾吉孝遂於2009年11月寫作《衝出逆境》一書。翻譯家楊晶將此書譯成中文簡體字版,經日本株式會社朝日新聞出版社授權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此書分析了金融危機的成因,剖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弊病,推介了逆境中勝出的一批日本知名企業家的智慧和膽識,還濃墨重彩地闡述一些有識企業家如何向中國先哲請益應對危機之策。

  北尾吉孝自幼受其父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他的祖父是江戶時代的儒學家,經營一家大書店,使北尾吉孝自幼就喜歡《論語》等古典。他的父親動輒從中國國學中引經據典,還為幼年北尾吉孝朗誦漢詩。北尾吉孝在這樣的話語環境中長大,上中學後就開始主動閱讀中國古典。他在《衝出逆境》一書中說:“古典名句中凝縮著人類的智慧。”“凝聚著不變的法則。”“因為它揭示普遍性,是人生真諦,才有生命,才血脈相通。” 

  北尾吉孝將自己的人生指針、坐標建立古典、特別是《論語》上。以“信、義、仁”為自己不變的倫理價值觀,信奉堅執,經常用以檢驗自己的行動。北尾吉孝理解的“信”,“是不背叛,遵守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信賴。”“義,是對照自己的良心做正確的事。”“仁,是先人後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人性關懷。” 

  北尾吉孝將他從中國古典哲學中獲取的教益,貫穿到他企業治理當中去。同時,他也用中國先哲的理念來觀照日本企業家應對危機實踐中的利弊得失。

  《衝出逆境》是一部筆記體的著作,它叙述了10多位企業家的成功經驗和多位中國先哲的致勝理念,後者散見於全書各個部分,沒有做橫向的比較和綜合。為了便於記憶,鞏固閱讀成果,我將北尾吉孝叙述的中國先哲應對危機的致勝理念,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關愛社會 

  北尾吉孝將《論語》的“信、義、仁”,引申為企業經營理念:企業在盈利中不能忘記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他在研讀《三國志》時,覺得“以人為本”應是企業經營者的信條。他是從以下情節得到感悟的:劉備向蜀逃難,百姓跟隨,使部隊轉移遲緩,諸葛亮勸其暫時放棄百姓。劉備則說,“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我何忍棄之。” 

  對此,北尾吉孝贊嘆道:“誠哉斯言。日本現如今的政治家、官僚,最該細品玄德此言。” 

  北尾吉孝在評介“電力王”鬆永安左衛、“造紙王”藤原銀次郎、“制糖王”藤山雷太等有識企業家時,盛贊他們堅守中國先哲理念,把經營企業與建設國家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們時刻眼觀歐美,胸懷日本未來乃至國家遠景。不是為自家公司的前景憂心忡忡,而是站到放眼量的高度。” 

  北尾吉孝尖銳批評那些只顧自身利益的經營者,他們只要個人獲得超豐厚的報酬,連企業死活都不顧,哪裡還有社會責任和人本情懷。他寫道:“那些三天兩頭換東家拿MBA文憑的職業經營者,那些設計不知所雲的複雜金融產品瘋狂兜售的投資銀行,那些干預經營的長毛股東,那些以短期獲利為目的的基金經理,不是都把利益最大化視為企業經濟學的不二法門了嗎?他們的價值標準就是利潤與自己的收入掛鈎。……得到巨額利益後一走了之,身後剩下一大片慘不忍睹的企業。” 

  北尾吉孝感嘆:現代的經營者有國家遠景嗎!? 

  二、居安思危,見好就收 

  北尾吉孝特別推崇《論語》中衛靈公的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說,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

  一帆風順,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某個旅次的追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作為一個企業、一項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在景氣時期,不要忘乎所以,切記:把攤子鋪得過大將遭遇巨大風險。北尾吉孝列舉了著名企業“八佰伴”為例,它攤子越鋪越大,隨著泡沫的破裂和景氣的寒潮來襲而轟然倒下。他引用一句老話:事業如屏風,鋪得越大倒得越快。企業家切忌“事業欲過強”。他自己在企業經營實踐中從無這類失誤。

  北尾吉孝是從《老子》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得到啟發的。不能貪得無厭而要見好就收,才能避免招致大罪惡;若不適可而止而一意孤行,就將釀成大禍害。

  他將此理念運用到具體業務中,寫了下面一段話:

  證券業界的金融產品令人眼花繚亂,但有一點鐵打不動,即“Cash is  king”(現金為王)。預期收益再大,不變現沒有意義,變現之前是可疑的。如果有了一定的利潤,這時就要結算一次。還有利潤空間的話,可以在那個時點用獲得的利潤重新買入。總之,要讓利潤看得見摸得著。……好景不會長存,但壞事也並非無盡頭,心裡時刻在好運時做好背運時的準備。

  三、見微知著,善抓轉機 

  北尾吉孝說:鑽研《易經》,可以學到“幾、機、期”三個字。幾何學的“幾”是征候、機微之意;“機”即要害、點穴之意;時期的“期”,意味著事物的成熟圓滿,即時機的重要。懂得這三個字,將帥就有了制勝的法寶。

  他說,《易經》培養人觀察“幾”——事物變異前之變的能力。事物運動、變異之前,一定露出“機微”。察知機微,最好通過“易學”掌握觀察力和直覺力。

  北尾吉孝在《韓非子》中讀到另一句話:“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出眾的人物觀一葉而知天下秋,見事情的開端就知道未來的結局,因此經營者非常需要具備這種直覺的才能。

  北尾吉孝據此精神,在當前不景氣形勢下,動員員工全力提高市場份額,亦即為境況復甦做鋪墊。一旦市場上揚,蕭條期拿到的份額將帶來銷售額的增長。況且,觀察景氣波動、技術進步的走向,也可以找到當下的增長點,伺機拓寬、強大業務。就是說,即使產品滯銷期也有改善業績之策,全憑經營者的眼力。

  北尾吉孝讀明末思想家洪自誠的《菜根譚》,十分欣賞如下箴言:“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他解釋說:事物衰落朽敗的景象在繁盛美滿時就有征兆,生機勃發的轉變在失意凋零的時候就有了肇端。所以君子者,處身平靜安逸的時候要有清醒的頭腦,能防患於未然;如果災難降臨,又應該具有堅忍剛毅的意志,耐心地等待一舉成功的時機。

  四、多算致勝,常備三策 

  《孫子》是中國戰國時代吳國思想家撰寫的兵書。北尾吉孝說,戰爭不是現代社會的常態,所以更多是把《孫子》當作研究工作及人生的大道理來讀。他特別推崇《孫子》所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北尾吉孝解讀:算什麼?算條件,以推算獲得成功的幾率有多大。因此做決策必須算清楚條件賬。他說:“勝利的條件具備則勝,不具備則敗。連條件也不掌握,進行無謀之戰斷無勝算。” 

  北尾吉孝說自己學習《孫子》後,“我在工作中有一件事特別用心,即‘策有三策’。在制定某對策時,總要準備三套方案。尤其在有對手的談判時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談判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最好的是雙方各有讓步,部分接受對方的要求,同時使對方接受我方的要求,並盡量向自己的方向引導。為此,也需要有三策。”可想而知,懷揣三套方案去談判,對利弊得失的把握全在對各種條件和籌碼的精算之中。

  北尾吉孝繼續寫道:“有趣的是,這種戰術的啟示還來自《孫子》以外的兵書,例如《戰國策》。”他引用《戰國策》所謂“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他說:這則箴言所言規避風險之策,與上述“三策”同理。風險隨時都有,不可能長勝。有備而無患,應做好充分準備。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北尾吉孝提到了中國當代偉大哲人毛澤東。他說:“網絡世界有毛澤東認可的普遍性。”北尾吉孝指出,商場追逐的量最終導致質的改善,其例屢見不鮮。這種現象更易出現在網絡世界。不存在物理性壁壘的網絡,鏈接越多的網站越容易構建絕對優勢的地位。可見,首先確保量何等重要。他驚奇地發現:“中國的毛澤東如是說。” 

  於是,北尾吉孝大段引述毛澤東的論述:

  要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分析。任何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我們有許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北尾吉孝在思考因特網業務的戰略上,體會到毛澤東論述和黑格爾學說使他“福至心靈”。“我堅定寧可犧牲手續費也要擴大客戶數的信念,至今執行這個路線。不僅證券,SBI集團系統的銀行、壽財險也採取了提高存款利息、大幅降低保費的措施。” 

  五、凝聚團隊,堅忍執著 

  企業要能經得起摔打,必須有極強的凝聚力。北尾吉孝從《論語》中讀到了孔子的話:“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意即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赦免部下的小過失,提拔德才兼備的人擔當重任。北尾吉孝認為這是一個企業或組織的領導者應有的姿態和品格。這段話飽含企業及一切組織內部的管理之道,是企業組織凝聚力之源。

  企業領導人的意志力是凝聚力的核心。北尾吉孝讀《孟子》時從中讀到一句孔子的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確認自己做的事情正確而有理,即使面對千萬人的批評,也毫不畏懼地勇往直前。

  北尾吉孝提到了曾國藩。在我們一般的語境中,曾國藩大約是不能算作先哲先賢的。但北尾吉孝將他看作在事業上極其成功的“偉人”。他將曾國藩手書的對聯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墻上。

  曾國藩最受北尾吉孝看重的警句是:“四耐:人生耐冷,耐苦,耐勞,耐閑。”耐冷遇,耐艱苦,耐疲勞,耐閑——即能耐被貶謫的無所事事。

  北尾吉孝根據各類圖書記載,對曾國藩作了較深的研究。認為他創辦的湘軍是“出於對他的信賴,而不是對朝廷。所以能夠齊心協力,一致對敵……成為以後近代中國軍隊的範本。” 

  北尾吉孝指出,曾國藩自己本來不習武。他不是靠武藝領兵打仗,而是得到眾人的扶持,與大家同心同德,因人善用。認為曾國藩的成功在於他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軍的信賴。由信賴達致精誠團結,精誠團結則是驍勇善戰的源泉。

  北尾吉孝深感曾國藩之道在“商場上也適用。比如與客戶、交易方、股東、員工之間的信賴關係,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的”,要靠企業家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長期積累。

  在日本一些有識企業家看來:一個企業,應該是社會的一面旗幟;一位企業家,應該是企業團隊的一面旗幟。核心是經營目標的人本理念和經營策略的長遠眼光。

  在這一點上,我想:中國企業家應該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讀罷北尾吉孝所著《衝出逆境——一個日本企業家理解的先哲箴言》一書,我感到慚愧。因為書中所提到的中國先哲教言中,有不少在我是第一次接觸。真是“出口轉內銷”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