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台獨”思想發源的多維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5 15:55:27  


  作者﹕ 楊升庵  江蘇南京  助理研究員

  民進黨是一個黨綱中明確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獨黨”,成立以來,其所作所為也與“台獨”主張相關聯。然而,細究民進黨的歷史,我們發現,在民進黨內部,也一直存在一些試圖與“台獨”保持某種距離的人,並一再否認民進黨是“台獨黨”。民進黨中生代甚至於20世紀90年代宣稱:“台獨不是唯一的政治目標,而是為了實現社會改革理想的途徑。”了解民進黨的“台獨”思想,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民進黨的“前世今生”,提高應對兩岸關係複雜局面的戰略能力。

  從歷史角度上看,台灣400年的“悲情命運”萌生造就了“台獨”思潮 

  台灣歷史上曾被西班牙人、荷蘭人、明鄭政權、清朝、日本以及國民黨的“威權”統治過,在台灣人心裡,四百年的台灣史,就是一部“悲情史”,尤其是在部分民進黨人身上更是深刻。歷史傳承在民進黨人的台灣認知成分中所占比重相當大,這種對共同歷史遭遇進行的“集體意識”的呼喚,最容易引起社會成員之間的心理共鳴,民進黨人的台灣政治論述就是從台灣400年史的解釋開始的。“台灣人400百年悲情”、“台灣人出頭天”、“國民黨政權及過去400年都是外來政權統治台灣”等,都是民進黨代表人物最常使用的政治口號。在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台灣部分民眾對台灣發展史的認知。在部分台灣人的觀念中,台灣400年來都是受到“外來政權”統治,先是受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統治,後來是滿清政權的統治,接著是日本人的統治,後來又是“外省人”統治,台灣人從來沒有當家作主過。這種積聚於民間的認知心理,經過政治人物的鼓動宣傳和刺激誘發之後,便會形成一種對自身歸屬的“群體性想象”,產生了“台灣人自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等口號,形成了民進黨早期的台灣政治認知影像,也為民進黨的“台獨”思想埋下了種子。

  從文化角度上看,“鄉土文化”認同的異化排斥了“中華文化”的正統性 

  台灣文化發源於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貫的傳承性和延續性。文化上的臍帶關係使台灣自覺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圈子裡來。但是,隨著“台獨”思想逐漸萌生並不斷壯大,“台獨”勢力逐漸走上前台,為尋求“台獨”活動文化意義上的真正獨立性,以民進黨為主體的“台獨”分子採取排斥“中華文化”的方法塑造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割裂與隔閡。歷史上,台灣人在長期的鬥爭過程中,形成了情感強烈的“台灣意識”,這種本質上是鄉土認同的意識形態與中國意識並不矛盾,但在民進黨的操作改換之下,“台灣意識”成為區別中國意識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過分強調台灣“鄉土文化”的特殊性,而未突出台灣與中華文化之間的繼承性和普遍適用性,造成了台灣人在文化本質上的“獨特感”。尤其是1986年以後,為回應國民黨“中國文化”“大中國意識”粗暴壓制台灣的“鄉土文化”與“鄉土意識”,一場夾雜著民主意識與分離主義意識的“本土化”政治運動席捲台灣,進一步使“省籍族群”成為政治“台獨”分子操縱政治的工具。文化本為民族性的根源,台灣的“鄉土文化”在民進黨的誘導下被異化,扭曲的是台灣的民族性,使台灣人斷裂文化之根,文化之源,失去精神家園的最終歸宿和最初源頭,而民進黨則獲得了“台獨”的思想和情感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