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夢的思想流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12:00:21


 
  六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撥亂反正,在深刻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基礎上,高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打破以“兩個凡是”為特征的“左”的思想禁錮,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最終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經過30多年艱苦努力,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國展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站在世界歷史視野看,中國改革開放歷程,實則是脫蘇入美的過程,是脫離蘇聯革命模式、擁抱歐美文明的過程。中國離蘇聯革命、蘇聯模式越遠,階級鬥爭、暴力革命危害性就越少;離歐美文明越近,國家和民衆的生機與活力就越大。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痛定思痛後的歷史選擇,也是執政黨的偉大轉變。

  考量一個“主義”是否偉大、光榮、正確,不在於它利用國家媒體發出的聲音有多大,不在於它利於國家機器鉗制異見的力道有多大,不在於它統戰方法有多詭,而在於它是否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是否真正踐行“三個代表”,是否促進社會和諧與科學發展,是否能使民富國強,釋放“中國夢”的正能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是當代中國最響亮、最具關鍵意義的口號。這一口號的提出,并不是單純地向毛澤東不容置疑的權威提出挑戰,而是向新的探索掃平道路,不再禁錮在兩個“凡是”思想牢籠,科學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人最偉大的精神成果,是恢複了實事求是的真理觀,中國人從此踏上了求是務實、迅速崛起之路。

  中國近現代史上,每一次社會巨大進步,無一不源自思想解放運動,無一不源自思想領域的破冰前行。思想解放的每一個突破口,伴隨而來的,都是中國現代化的一次勝利大衝鋒,都是中國現代文明建設的一次精神大遷徙。一次次思想解放,不僅樹立了中國歷史一個又一個裡程碑,也推動中國社會一次又一次跨越發展。沒有解放思想的啓蒙先導,當今中國發生的一切歷史性變化都無從談起。

  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的勇於反思糾錯精神,沒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諧社會、中國夢的改革思想接力,沒有一批有膽識改革者的強勁鼓動,何以能矢志不渝衝破權威主義和教條主義的藩籬,使改革開放大業勢如破竹,一路凱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經濟奇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沒有理論突破,就難有劃時代偉業。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文明演進和社會發展。同時,人類發展的歷史經驗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思想解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甚至會有反複和曲折。一個民族要不斷崛起、有所作為,必須把思想解放當作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斷深化和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表明,思想解放的第一波之後,并不一定形成持續潮流,回潮時有發生。因為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意味著對落後、腐朽、僵化甚至反動勢力的削弱和清除,勢必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彈和猛烈反攻。思想解放是現代觀念和封建思想的博弈,是民主力量和專制勢力的博弈,是公民權利和官僚特權的博弈。因此,思想解放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如果中國改革力量抱持一貫的勇敢精神,思想解放就越給力,就越能成功。民主力量勇敢一分,專制勢力就後退一步;公民權利得到彰顯,特權利益就蜷縮一團。

  思想解放就是啓蒙,讓公民的思想從神話回歸到常識,從神性回歸到人性,從革命回歸到建設,從階級鬥爭回歸到民主法治。在人類進步歷程中,統治權貴們總是千方百計要推行愚民政策。與此同時,民衆總是不甘心受蒙蔽,受肉體和精神的奴役,要掃除一切思想禁區和思想迷霧。思想解放說到底,是人性的解放,是人權的彰顯,是《共產黨宣言》所提出的“人的自由的全面發展”。

  鄧小平晚年的美好心願,是“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在他心中,經濟富裕和政治民主是兩個同等重要的國家發展目標。經濟蓬勃發展之後,就要加快提升中國民主政治的質量。最近,習近平在國慶講話裡,提出了“八個堅持”,全面總結了國家發展目的、道路、原則、方式方法、對外政策、黨建與作風,不提“階級鬥爭”,不提“專政”,凝聚全民改革開放共識,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而即將召開的十八大四中全會,將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拋棄階級鬥爭和專政思維,捍衛國家法律尊嚴和每一個公民的人權。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