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時評 】 【打 印】 
公共政策應主動“適老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8-25 08:09:34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近日,某地一地鐵站有一位老人因為出示不了健康碼,乘車受到阻攔。一邊是嚴格執行防疫規定的工作人員,一邊是搞不定健康碼卻執意進站的老人家,事情不複雜,卻上了熱搜,人們討論熱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類似事件在各地不時上演。從表面上看,這是由技術因素造成的,或是溝通出現了問題,但背後卻反映了某些部門沒有俯下身子實地調研,政策制定過於僵化,或者沒有及時完善。具體到這件事情上,相關政策沒有把“老年群體不能熟練操作手機,甚至沒有智能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再加上後期缺乏應急預案,出現類似問題在所難免。

  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使用“老人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難以融入數字社會,成為“脫網一族”。個別地方公共服務部門,往往在不經意間忽略了這道“鴻溝”,沒有為老年群體多考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制定公共政策絕不能落下老年群體。面對疫情,今年3月份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各社區就曾安排代辦員和助老員為老人們申領健康碼。還有一些基層單位採取提前開具出行證明或打印健康碼等方式,有效地解決了“脫網人群”乘車難等問題。

  北京的公園管理部門則表示,可出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或提供身份證號碼,由工作人員協助核驗健康狀況,驗證通過後即可入園。可以說,這些地方的公共政策主動“適老化”,都是為了讓老年人“不掉隊”,不僅體現了公共服務的包容性,也讓公共政策充滿善意與溫度。期待各地都能夠學習借鑒。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睿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