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科技 ->> 國內 】 【打 印】 
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0-08-31 11:22:29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爭相上“雲”,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智能手機深度捆綁。也因此,一些老人疫情期間上不了公交車;好不容易去了醫院,因為掃不了碼,又被攔在隊伍外邊……“數字鴻溝”有加深之勢。

  互聯網讓世界變平,但它本身卻“溝壑縱橫”。僅以老人來說,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6.7%。這提醒我們,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尤其在疫情之下,更具緊迫性。

  如何幫助?“規則設計”要更友好。當前,我們仍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公共交通出示健康碼,就醫、旅遊等要在線預約,這些好做法、好經驗仍會延續。那如何對老年人更友好?歸根結底就是要更精准、更精細,要分門別類、不斷細化。比如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如何坐地鐵?比如醫院預約、掃碼,能否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專門服務?應考慮在前,規則清晰,對工作人員提供清晰指引。

  此外,要扶一把。根據日常所見,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對新事物並不感冒,他們覺得沒興趣也沒必要去學“高科技”。但與此同時,也有更多老年人對智能手機頗有熱情。年輕人多教長輩上網,這是孝心的一部分。

  當然,能給老人“上課”的也不限於子女。有這樣的志願者團隊,他們每周末去社區當老師,“學生”則是一群群白髮蒼蒼的老人,授課內容主要是智能手機的使用。此外還有老年大學,很多學校招生排長隊,智能手機班最為火爆。應該說,他們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這些力量也可以更多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