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後哥本哈根 中國如何化解輿論壓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00:40:04  


 
  客觀地說,一場歷時13天、有110多個國家領導人參加、攸關人類未來生存的大會,僅僅搞出個“記錄在案”的協議,這樣的結果實難令人滿意。因之,會議結束後來個“復盤”,檢討一下成敗得失的原因,理一理是非功過,都是正常而且應該的。而在明年墨西哥氣候大會召開前,給相關各方以一定的壓力,也有利于避免哥本哈根結局再現。

  問題是,這種“復盤”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態度要平和、友善,立場要公正、中立,言語要對事不對人,絕不能抬一方、壓一方;二是批評要有建設性,目的是為未來鋪路,而不是為了發泄不滿,更不能以此作為實現“政治圖謀”的工具。
  
  如果以此標準看待英國官員的言論,那麼問題是非常明顯了。首先是態度不端正、立場不公允。這次大會未能取得滿意結果,各方都有需要反省檢討的地方,但僅以危言聳聽的語言攻擊一方,對己方的責任一字不提,這樣的態度明顯不端正,立場更有失公允。其次,以建設性的標準來看,這樣的批評無疑會引發口水戰,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决,反而會强化原先的不信任和對立情緒,給下次大會提前製造困難。相信英國政府也希望氣候大會儘快達成實質性協議,果真如此,那今後就不能再以這樣的方式討論問題。

  不過,往深一層看,英國式的言論也是有背景和基礎的。這主要源于近年來國際和中國自身形勢的變化。近年來,中國的國際表現贏得了一片贊譽聲。經濟方面,中國成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特別是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四萬億投資既拉動了國內經濟,又給外部世界帶來很多機會。與此同時,中國沒有減持美元資産,也為維護世界金融穩定做出了决定性貢獻。這對助推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政治方面,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主持的各項活動,大大地改善和發展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為地區及世界和平與穩定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安全方面,中國在朝核、伊核、反恐、疾控、維和等多方面,也都有出類拔萃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