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北約接管指揮權係軍事行動機制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9 00:29:31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3月24日宣布,北約將在數天內從美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3月24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宣布,北約將在數天內從美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引發外界種種猜測的聯軍指揮權問題,終於塵埃落定。美國想退居二線、幕後指揮的想法也終於如願。而想借機掌管指揮權再出風頭的法國,卻倍感失落。此前,各方在此問題上的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22個成員國在數天之內就達成一致表明,美國在北約的協調和主導能力仍然不容小看。

  北約接權的談判過程,充滿了大國間的相互角力。美國急於交權的原因,是想淡化自己在行動中的角色,深層原因則是受困於兩場戰爭,已經沒有信心和勇氣再打“第三場戰爭”。所以儘管戰事進展順利,美國卻把指揮權當作燙手的山芋,恨不得立馬扔掉,高層一再聲稱“將在未來幾日而非幾周內移交”。

  與此相反,一直充滿抱負、卻因國力局限多年未能在國際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法國,卻對聯軍帥印垂青不已。在北約成員國中,反對接管指揮權的有土耳其、法國和德國。身為穆斯林國家的土耳其,反對的原因主要是擔心軍事行動造成平民傷亡;而德國本來就對設禁飛區持保留態度,安理會表決時就投下了西方國家惟一的棄權票。法國反對北約接管的原因則是自己最想掌權,而且法國曾在1962年退出北約軍事機制,直到1999年才重新加入,在北約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限。北約接權,法國剛演了幾天的主角就要被邊緣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