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中國正在積極帶動貫穿中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印度洋、中東並最終抵達歐洲,特別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與海洋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互聯互通,使中國真正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角,不斷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積極構建更加全面、可持續、包容和互利的合作夥伴關係,主動創立參與國際事務、提供管理政策法律規劃和標準的交流平台等合作機制;積極構建共存、共有、共享、共贏的新型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央企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基建項目是“一帶一路”融資的主力。中國的金融機構對“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在南亞國家一直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如違約風險高、融資行為不規範、中資國有金融機構承擔風險過高、國際金融機構和私人資本參與度不足、缺乏與當地政府的有效溝通與融合等,也反映了中國對於海外投資的風險和機遇缺乏全面評估和認識不足的問題。
第一、強化風險管控意識,提高投資成功率。
中資企業應高度關注在南亞地區投資的特有風險。由於南亞地區民族、宗教等錯綜複雜,導致南亞地區投資環境具有複雜性、多樣性與特殊性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徵,中資企業在南亞地區投資過程中不得不面臨比國內嚴峻得多的風險。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應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一帶一路”形勢下企業南亞投資風險防控現狀,中資企業必須高度關注在南亞地區投資的特有風險。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協助和指導中資企業提升南亞投資管理及風險防控的能力。這類的特殊風險主要是指政治、外匯、稅務和人員風險。
具體而言,中資企業在南亞地區投資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當地政府的執政水準、官員素質與行政效率等)、金融風險(當地銀行信用水準、外匯交易風險、當地稅務風險)、法律風險(當地營商環境如何、當地法律保障作用、合規風險)、中資企業運營風險(資產保值增值風險:包括資產收益、耗損、流失、挪用及虛報和瞞報的風險等、員工人身及財產安全風險)、工程及廉潔風險、資訊風險等。
中資企業在南亞地區推進“一帶一路”項目投資時需要高度重視這些風險,認真對待,並科學評估好在南亞的投資風險,積極實行風險管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