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假書畫為何能成交?有眼買真沒眼買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5 00:03:58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編者按:近年來,書畫拍賣會上雇“托兒”炒作的現象層出不窮,這已是圈內人人皆知的事實。一些拍賣公司與某些畫家或作品所有者串通,引得天真的收藏者盲目跟進,落入圈套,付出金錢、感情卻只買回一個美麗的謊言。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楊丹霞就此現象的成因予以剖析,深入淺出,切中肯綮,對於書畫愛好者、收藏者來說,頗具啟示意義和參考價值。

  拍賣公司偽作成交的原因非常複雜。因為作品一旦成交了,那就是雙方買賣認可的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就是一個客觀存在,不管你一個旁觀者覺得多麼奇怪或不可思議。

  假貨交易的成功既然是雙方的事,所以,談原因,也得從雙方面即拍賣行、買家來談。

  首先說說拍賣行。

  每個拍賣行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比如說拍賣行既然能有一定的力量征集,當然也就有一定的鑒定能力。有一些拍賣行,尤其年份比較久、名氣比較大的拍賣行,他們更看重自己聘請的,或者是公司自有的一些鑒定人士的意見。

  對於公司之外的人的意見,包括專家的意見,不是完全不聽,而是有選擇地聽取和接受,因為有時他們認為專家眼光太嚴。

  確實是,因為許多專家是博物館背景,看東西往往是本著為博物館收購、為國庫把關的心態和標準來進行的,那怎麼可以放鬆尺度呢?就拿書畫舉例,如果征集到的每件作品都依從專家的鑒定意見,買家倒是高興了,真假在最大程度上有了保障,但那樣拍賣行很有可能兩三年才能拍一場,拍賣行養那麼多人,拿什麼開工資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