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史:《紅燈記》成為樣板戲內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5 00:10:24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在黨中央的機關報上以官方名義將現代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樂《沙家浜》並稱為江青“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

  “樣板戲”的由來

  但是,關於八個樣板戲,同時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在1995年2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一個樣板戲珍藏本》一書中,稱“八個樣板戲”則是現代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龍江頌》、《奇襲白虎團》,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並將《平原游擊隊》、《杜鵑山》作為“附錄”綴於後。

  另外,當時還出現過一種說法,就是將光明日報出版社“附錄”的《平原游擊隊》、《杜鵑山》和鋼琴伴唱《紅燈記》也算在八個樣板戲之列。

  究竟是哪八個“樣板戲”,江青本人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除了康生的講話和光明日報出版社的文字之外,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在當時的中國戲劇界,對此卻有一個大體相近的說法,那就是康生所說的那八個是第一批“樣板戲”。1970年阿甲因《紅燈記》蒙冤之後出現的《龍江頌》、《杜鵑山》(一開始叫《杜泉山》)、《紅色娘子軍》、《平原游擊隊》、《紅嫂》、《磐石灣》和《紅燈記》,被稱為第二批“樣板戲”。無論是哪一種說法,《紅燈記》都是排在這些“樣板戲”的頭一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