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檸:近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藝術滑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0 14:09:51  


張檸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的略薩,其作品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被翻譯成中文,當時讀了沒什麼特殊的感覺,藝術衝擊力不夠,風格也不鮮明。造成這種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席捲全球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風暴”中,略薩被胡安.魯爾福、馬爾克斯、聶魯達、帕斯、博爾赫斯等人的藝術光芒遮蓋得黯然失色。在拉丁美洲作家群中,我認為略薩大致屬於二流作家中較強的,原以為他獲獎無望,沒想到幾十年後,他依然糾纏著諾獎委員會。綜觀近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可以發現它呈現出一種文學藝術水準滑坡的趨向。

  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我們看到了帕斯(墨西哥詩人),希尼(愛爾蘭詩人),希姆博爾斯卡(波蘭詩人),沃爾科特(聖盧西亞詩人),達里奧.福(意大利劇作家),君.格拉斯(德國小說家)等優秀作家的名字。此外,還有戈迪默(南非小說家),托尼.莫里森(美國小說家),大江健三郎(日本小說家),薩拉馬戈(葡萄牙小說家),高行健(法籍華裔小說家)。其中,有四位詩人獲獎,而且,帕斯、希姆博爾斯卡、格拉斯都屬於一流作家,達里奧.福也是一流劇作家兼表演藝術家。《失明症漫記》的作者薩拉馬戈,也是一位風格特異的小說家。他們的總體水準與20世紀80年代的10位獲獎者(馬爾克斯、卡內蒂、布羅茨基等)相比,難分伯仲。

  21世紀初期10年的10位獲獎者是:奈保爾(印裔英籍特立尼達與多巴哥小說家),凱爾泰斯(匈牙利小說家),庫切(南非小說家),耶利內克(奧地利小說家),品特(英國猶太裔劇作家),帕慕克(土耳其小說家),萊辛(英國小說家),勒.克萊齊奧(法國小說家),赫塔.米勒(羅馬尼亞小說家),略薩(秘魯小說家),儘管他們各有特色,但可以明顯感覺到總體藝術水準下滑,噸位不足。而且這10位作家中,全是講故事者,沒有一位詩人。是不是害怕讀者沒有接受詩歌的耐心呢?是不是小說更容易傳播呢?我們不得而知。以色列著名詩人耶胡達.阿米亥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叙利亞籍黎巴嫩著名詩人阿多尼斯,也是合適的獲獎人選。但不管怎麼說,整整10屆不見詩人,是極不正常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