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家界原來是“馬甲”更名到底值不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1:37:47  


在張家界市區,一家酒樓掛著的招牌,還殘留著大庸府城的印記。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在湖南張家界,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座城市裡,以30歲至40歲為分水嶺,40歲以上的人不敢忘記自己仍是“大庸人”,30歲以下的人更樂意稱自己為“張家界人”,而30歲至40歲之間的人則游移在這兩種身份之間。這一切都緣於1994年,這座城市由“大庸”改名為“張家界”。17年已經過去,回過頭來看,這次更名是否成為它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張家界人對此是否認同?

  叫響城市品牌

  “改名統一了行政區劃與旅遊目的地,形成社會共識,有利於旅遊開發的整合營銷”

  改名之前,大庸僅是一個縣,其下轄的張家界林場(張家界森林公園)與慈利縣下轄的索溪峪、桑植縣下轄的天子山,山水相連,同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呈“金三角”旅遊開發態勢。1985年三地統一合稱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大庸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下轄永定區(原大庸縣)、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1994年,改名為張家界市。

  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就是改名之後,張家界因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迅速擴大,並帶動全市經濟向前發展。據統計,去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達2350萬人次,同比增21.9%,境外旅遊者14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25億元,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達65.9%。

  張家界旅遊局局長丁雲勇認為,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大庸這個名稱與旅遊沒有很大聯繫,武陵源景區成立之後,仍然沒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名聲大,甚至有外人以為武陵源景區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這就使得城市旅遊品牌出現了混淆,旅遊產品宣傳成本過高。

  在他看來,改名正是這個城市旅遊業發展的起點。他說,改名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把行政區劃名稱與旅遊目的地統一起來,統一口徑,形成社會共識,既有利於旅遊開發的整合營銷,又能成功打造城市品牌。

  1979年,張家界林場被國畫大師吳冠中譽為一顆失落在湘西的風景明珠,他據此創作的繪畫作品被法國立塞奇博物館收藏;1980年,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第一個在香港為張家界舉辦畫展;1981年,香港著名攝影家陳複禮在張家界黃石寨拍攝的作品《山鷹圖》獲倫敦英國皇家攝影學會作品展覽金獎……1994年之前,與“大庸”相比,“張家界”這三個字在國內外更具影響力和知名度,是那次改名的最關鍵因素。

  “改名之後我們的旅遊市場營銷變簡單多了,只要告訴遊客,這麼多景點就在張家界,你來吧!而之前太多的景點,需要一一介紹,不便於集中營銷。”張家界天馬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彭雙全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