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今日什刹海:老北京的情調空間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2 12:14:34  


 
  被酒吧包圍的什刹海,槳聲燈影喧囂一片。留在我記憶中的什刹海哪兒去了?

  什刹海周圍一家挨著一家的酒吧,讓我驚異無比。自己不像是走在什刹海,而是來到了聯合國。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美式咖啡廳,還有英、法、意、德、俄……各國的飯店、酒吧間、咖啡廳,都來這裡凑全了。一盤蘑菇湯50元,一瓶伏特加敢要400塊……

  那麼,昔日那些在湖畔的依依垂柳下,搖著蒲扇的老大爺哪兒去了呢?那圍著大人捉迷藏的小頑童哪兒去了呢?那些興高采烈跳大秧歌的阿姨大媽們哪兒去了呢?
 
  荷花市場門樓下,緊鄰著馬路,還剩下一塊五六十平方米的地方,洋灰地面,平整整的,昔日是毛主席像前的一小片空場,今天剛好可以用來當舞池。有三四台錄音機放到最大音量,各自扯開嗓門拼命呐喊著,有數十人或許多達上百人在里面擠著、舞著、碰撞著,簡直就像威尼斯的狂歡節,又像“劈里啪啦”的煙花一起炸開,還像暴風雨前忙忙亂亂搬家的群蟻。四周圍,還有更多的數不清的人在幹瞪眼瞧著,等待著,找尋自己上場的機會。這些穿著普通,操著地道北京兒話音,熟悉面孔、熟悉身材的平頭百姓們,正是什刹海一帶的老街坊、老居民……

  這使我想起劉心武先生寫的《什刹海的情調空間不能失去》。文章說,在北京城建都之始,“規劃里很顯然是要在這片居於城市中軸線西北側,緊鄰極為重要的標誌性建築鐘樓與鼓樓的水域,保留並刻意加重處理為一處富於野趣的情調空間”。並且數百年來,歷經元、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十來年前,對這規劃一直實施得很認真,由此形成了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營造出了“銀錠觀山”等“都市中之野景”的意趣,二是不讓商業氣氛來浸染這處水域。

  面對著有人欲以秦淮河為榜樣,把什刹海打造成“槳聲燈影里的什刹海”的想法,以為是道出了或預告出了什刹海的“繁華艶麗”,讓劉心武先生很著急,“我要跟這些如果不是故意誤導就是實在糊塗的人士說不。”心武先生指出,秦淮河本是青樓聚集之地,今天的南京市已經去除了它色情消費的糟粕,將其修建為一處展示南京特色餐飲、風味小吃精華的口福空間,“而我們的什刹海怎麼還能去跟秦淮河比濃妝艶抹呢,更絕對不能在什刹海周圍去形成什麼酒吧一條街!”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研討會上,我曾聽到北京的一位作家嘆息過:“北京城啊,缺乏一條大河……”他詮釋說,世界上的大城市幾乎都是逐水而建的,巴黎有塞納河,波恩有萊茵河,倫敦有泰晤士河,上海也是長江入海口,黃浦江的濤聲日日夜夜在外灘吟唱。就這樣在一條條大河邊,孕育出了人類的文明……他其實說得不對,我們北京,早年曾經是有大河的。後來,因為只是向她索取,過度地開發和航運,不注意疏浚和保護,致使“海子”湮塞,大運河被迫改道,“海”變成了潭,變成了湖。有的水域還消失了,比如因老舍先生而名聲大噪的太平湖。

  今天,我們已經號稱是“具有現代意識”的文明人了,能讓這悲劇再度重演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