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們的民族科幻在哪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1 09:23:46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光明日報》報道,去年,中國觀眾給《阿凡達》交了15億票房,近3年的《2012》、《變形金剛2》、《盜夢空間》等美國科幻大片也以每部5億的規模在中國內地收取票房。 中國電影市場的80後90後主流觀眾瘋狂地迷戀著現實中沒有的電影形象:汽車人、哈里波特、指環王、蜘蛛俠、綠巨人、外星人、超人、吸血鬼、絕地武士、人工智能、機械人、網絡替身、鋼鐵俠等等,他們由衷地喜歡富有想象力的超現實影像。面對美國科幻片的咄咄逼人,我們的對應思路往往是:採取不同於美國科幻類型的本土類型和具有現實主義傳統的本民族電影與其競爭,殊不知,現實題材替代不了中國觀眾對科幻題材的獨特心理需要。

  網絡遊戲為科幻電影培養了大批青年觀眾

  據2009年的調查報告表明,29歲以下的觀眾占觀眾總數的70.7%,30到35歲的觀眾占觀眾總數的15.9%。青少年階段是人的一生最富於想象力的年齡段,也是對超越現實的影像最為迷戀的年齡段,輸入和引進的美國碟片和美國電影,20年來用無數非現實的科幻、魔幻影像滿足著中國青少年的想象欲。與此同時,大批的魔幻遊戲讓許多青少年的精神生存於虛擬世界中。據網絡調查表明,中國網民已超過5億,在5億網民中,使用網絡遊戲的比例占68.8%。根據艾瑞咨詢機構發布的數據,2009年中國網絡遊戲的市場規模已突破260億人民幣,網絡遊戲已經變成互聯網各子行業中最具競爭力的項目,規模與收入均排第一。網絡遊戲使得青少年形成與非現實虛擬世界的互動,這種互動使他們把自己投射到非現實虛擬世界的虛擬主體身上,與其合二為一,長時間的網絡虛擬世界的遊戲生活,培養了相當多的青少年的非現實的精神、心理生活習慣,這種習慣又產生了對科幻、魔幻影像的強烈觀賞需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