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基金會難為藝術生產買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8 10:33:13  


 
  捐款太少 大批基金會在沉睡

  作為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的當家人,孟海東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在基金會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質量’就成為關鍵點,為數不多的幾十家基金會到底有多少能夠正常運作,能夠籌到多少資金來資助文化藝術等公益事業呢?”也就是說,很多演出團體找不到藝術生產必須的資金,原因在於藝術基金會常常也是囊中如洗,或捉襟見肘。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不完全統計,2005年,24個藝術類基金會中,有3個其年度公益支出為零;2006年,27個中有2個公益支出為零;2007年,18個中有2個公益支出為零;2008年,39個中有7個公益支出為零;2009年,42個中有6個公益支出為零;2010年,29個中有6個公益支出為零。

  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於魁智京劇藝術發展基金會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發展基金會等,都有過零支出的尷尬,就連中國藝術節基金會等這些公募基金會,也不能逃脫零支出的窘境。孟海東坦言,基金會“沉睡”的最重要原因,是得到的捐贈資金太少,甚至為零。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1992年成立時,得到過香港一個企業家200萬港元的捐助,此後便再也無人問津。直到2005年,民政部找到該基金會主管部門,希望把這個基金會運作起來,不然,這個國字頭的基金會就會面臨被取消的命運。曾不斷資助海內外華人優秀美術家從事創作的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由於資金匱乏,曾靠出售該基金會收藏的美術作品,來解維持生存的燃眉之急。北京梅蘭芳藝術基金會的日子也不好過,從2005年至2010年的5年間,基金會每年的捐贈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下。今年,基金會的賬面上只有210萬元,作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會,需要200萬元的原始資金,如果再沒有新的捐贈,基金會就將面臨年審不合格而被停掉的危險。

  據統計,在我國超千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有過公益捐助記錄的不足1%,這其中捐助公益文化藝術事業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為什麼富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仍然少有企業贊助中國的文化藝術公益事業呢?

  在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看來,藝術類基金會發展之難和目前國內的大環境有關,“救災扶貧的慈善基金會像是雪中送炭,而藝術類基金會更像錦上添花,當一邊是文化演出,一邊是希望工程時,捐贈者一定會選擇希望工程。”孟海東則認為,基金會招募資金困難的原因來自我國的稅法,稅收政策對企業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美國的基金會得以繁榮發展,部分原因就是美國的稅收制度鼓勵個人、家庭和公司將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孫惠柱算了這樣一筆賬,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2003年獲得了4270萬美元的捐贈,占全部資金來源的39%。企業的捐贈分五個等級,個人捐贈分八個等級,每個級別都按照1∶1的比例抵扣稅額。比如,普通贊助人捐贈1200美元,可抵扣1071美元;企業捐贈30萬美元,可抵扣29.25萬美元稅額。而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捐贈藝術類基金免稅的優惠待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