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發揚中秋文化,不妨打好商業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0 10:08:01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光明日報》報道,中秋節即將來臨,許多商家開始打著中秋的旗號大搞節日促銷,連國際知名冷飲品牌都開始針對中秋節推出月餅冰激淩系列,試圖在中國傳統節日消費市場分得一杯羹。傳統節日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為商家的狂歡節,不少人也因此開始憂慮商品經濟對於傳統文化的蠶食程度,甚至擔心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已經異化成庸俗不堪的商品了。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於其他時代的獨特性。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產生於農耕社會,和農業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新的時代里,傳統文化的內涵也應該有新的包裝形式,這個形式應該與這個時代人們的要求一致。商業手段對傳統文化的重新包裝,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們的需要。

  如果能打好商業這張牌,發揚傳統文化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許多外國人的眼里,中國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甚至高深莫測的,他們對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類詩句,未必能真正理解其含義。但外國人開發的“憤怒小鳥”遊戲,卻能巧借中秋節元素,不僅讓外國人體會濃濃的中秋文化,也讓無數中國人感到親切。又比如,前不久在票房上大獲全勝的電影《功夫熊貓2》,之所以能在全球取得巨額票房收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作者在好萊塢商業模式中,巧妙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經典因素。影片中的太極、火鍋、二胡、毛筆、亭台樓榭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音樂、功夫、飲食、書法、建築等無不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寫道,只要對我們有利的就可以拿來使用,但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實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反對用商業手段發掘傳統文化這件事本身,而是要警惕個別商家為了獲得利益,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加入一些低級庸俗的成分,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做有損傳統文化的事。

  早在西周時期,《周禮》中就有“中秋夜迎寒”的記載。千百年來,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合法規範的商業運作和市場行為被拿來使用,並不意味著包裝之後的傳統文化變味。在時代長河里,傳統文化原有的“外套”早已不大合身,這時,在傳統文化中加入一些商業的亮色,用商業這件新衣重新裝扮它,正可以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