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教授豈能把粗魯當個性 理應為人師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2 09:46:25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新華網報道,連日來,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用三句粗話拒絕記者採訪、並通過微博炫耀粗話的事件,引起輿論嘩然。北大宣傳部回應稱已經找孔慶東了解情況,事件正在調查中。如此把粗魯當個性的公共輿論事件,值得關注。拒絕採訪,不是任意謾罵記者的借口。在我國,依法採訪是國家賦予新聞記者的權利。作為一名教授,用粗話罵記者、通過微博向公眾炫耀,缺乏對公德的基本尊重,缺乏學者基本的表達理性,不僅有辱作為教授的節操和尊嚴,而且缺失起碼的公民素質,令人汗顔。

  “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是北大吸引一代代學子的獨特傳統。但是,“並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魯、是進步而不是惡俗,“自由”的是學術而不是謾罵、是建設而不是破壞。頂著教授的光環,孔慶東借罵人挑起輿論事件,已經不止一次。他多次出口成“臟”,用“雷人”話語挑動公眾的神經。北大即便能夠包容“罵人教授”,也決不應縱容無視公德的“教授罵人”現象。

  作為人民教師,所作所為應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應當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應當履行“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的義務。我國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教師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情形的,應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些所謂的“文化名人”借“語不驚人死不休”自我炒作,一些公共輿論平台卻甘願為其“搭梯子”,這其中不乏商業炒作之嫌。個別媒體在報道“教授罵人”的同時,還製作“雷人”標題,以“審醜”吸引“眼球”。

  作為教授,理應“為人師表”,傳播先進文化;作為公眾人物,也有責任遵守公德,維護公序良俗;作為媒體,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必須旗幟鮮明。否則,刻意炒作將有悖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