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均藏書0.1册 為鄉村文化之痛做點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1:12:44  


 
  “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這是立人圖書館的行動邏輯。4年來,從孤軍奮戰到數十人的團隊,從“中學經濟學”到“立人大學”,從第一座圖書館到分布於9個省市的10餘座圖書館,從乏人問津到辦理有效借書證2000餘個、覆蓋數萬人,李英強們所憧憬的鄉村教育“烏托邦”正在現實中日益清晰。普通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孩子們專心閱讀時嘴角浮起的微笑給了最好詮釋。

  與立人圖書館類似,鄉村大地上也生長著“耕讀書屋”、“家庭圖書室”等一大批公益圖書館;與李英強團隊一樣,廣大農村堅守著為孩子們奉獻青春的鄉村教師、為鄉親們送文化的大學生村官、為一所學校帶來生機的支教志願者,他們都有著“三年之病,須求七年之艾”的耐心,有著“不是天邊一朵雲,而是落在地上的雨水”的扎實心態。

  相對於政府部門推動文化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大手筆”,民間的努力或許波瀾不驚,但卻同樣為農村教育和文化發展提供了無盡滋養。更為重要的是,鄉村公益圖書館矢志“去國民閱讀最薄弱的地方建設”、“讓靈魂里本有的種子發芽”,在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這樣的理念和行動已經超出了公益範疇,彰顯了公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責任,從而激活那些沉睡的社會資本,喚起那些社會力量,一起建設共同的精神家園。

  或許,當有人感慨“一種向下的力量開始登場,從而抑制住了原本隨著時代而高漲的向上的力量”,我們不妨先捫心自問,我究竟為“向上的力量”做過什麼,做了多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