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我們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詩句,其意思是,人的立足點、視角不同,看到的景致也會不同。
但有的人卻喜歡自以為是,而把其看到的一點點當作事物的全貌,即中國古人所講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譬如,據2012年2月3日《東方早報(博客,微博)》報道,在1月26日發行的第481期《自然》雜誌上,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宮鵬發表了一篇名為《傳統文化阻礙中國科研》(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的文章,就中國古代文化對中國科學研究的影響發表看法。他認為,孔子和莊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對科學研究沒有好處。
家喻戶曉,清華大學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其中的教育者,應當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是,宮鵬教授的大作《傳統文化阻礙中國科研》則明確地告訴我們,清華大學原來也有一知半解之教授。當然,這個一知半解,也是眾多現代科學研究者的通病。
宮鵬教授能在其大作中提及孔子和莊子,這說明他還知道孔子和莊子是我們的先祖。僅此而論,值得肯定,因為他沒有像某些教授一樣地忘本。但是,宮鵬教授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可能遠不及過去私塾中的眾多小孩子。
依據有關新聞報道,宮鵬教授在其大作《傳統文化阻礙中國科研》一文中指出:“2000多年來,兩種文化基因影響了數代中國知識分子。第一就是孔子思想,他提出知識分子應該成為忠誠的管理者。第二個是莊周的思想著作,稱一個和諧社會應該是源於孤立隔絕的家庭,從而避免交流和衝突,還應回避科技,從而避免貪婪。總的來說,這些文化鼓勵在中國社會進行小規模和自給自足的實踐,但卻有損好奇心、商業化及科技發展。它們使得中國社會產生科學上的空白,並持續千年。它們在現今仍發揮作用。”
稍有點中華傳統文化常識者,見到這段文字,可能都會笑掉大牙。何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