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元素只是當代藝術中的快餐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5 09:19:13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99藝術網刊載文章指出,當代藝術的語境下,“中國思潮”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看似偉大,實則渺小的名詞。一個難以啟齒的現狀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基石及理論幾乎全盤照搬於西方,而“中國元素”卻只能退居邊緣位置,掙扎求存。儘管近年西方藝術界亦一度興起所謂“東風西漸”潮流,但“中國元素”所充當的角色,仿佛僅僅是一種輔佐和點綴。

  面對如是背景,今年3月起,雅昌藝術網諸位藝評名家,掀起了“中國元素如何在當代藝術圈中求存”的討論,他們的博文和評論,指向以下議題:在“傳統元素”不斷流失的今天,“中國思潮”是否已經過時?什麼樣的條件和情境下,“中國元素”才有可能復甦,中國何時才能成為世界藝術版圖中的重要板塊?在解構主義將西方傳統肢解得面目全非時,與之相對的,“中國傳統”抬頭的契機是否即將來臨?

  中國文化是“早洩文化”?

  如果不是所謂的“東風西漸”,在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氛圍中,你確實很難找到“中國”的存在感。

  “中國傳統”的流失是隱形而迅猛的。目前,被主流話語圈認可的所謂“當代藝術”,大多圍繞裝置、行為藝術、抽象創作等形式運行,中國傳統的“水墨”、“禪意”、“境界”、“詩意”等元素無法躋身其中,難覓一席之地。而更致命的是青年藝術家的“數典忘祖”,一大批“藝二代”及學院精英,自幼深受西方美學理論體系的熏陶及浸淫,創作理念也極力朝“西化”靠攏,他們所認可或執行的創作,大多迎合西方解構主義的潮流,擺出殺氣騰騰的“叛逆、先鋒”姿態,似乎要把所剩無幾的傳統中國元素從藝術的辭典裡徹底摳掉。

  即便是偶爾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創作、打出“傳統”旗號的少量新生代藝術家,他們也難以形成一股“中國思潮”。正如《中國畫家》雜誌社常務副社長江福全對南都記者所說的那樣:“一些‘80後藝術家’支離破碎地吸收著傳統、把‘傳統元素’當做一種所謂的‘時髦’,生搬硬套地添加到裝置、行為藝術裡,這不是運用‘中國思維’的創作,本質上還是一種西方理念指導下的新興藝術品。這樣的‘中國元素’,實際上已經被快餐化。”

  在一些藝評家看來,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中國藝術,時至現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早洩文化”。這正如知名藝術評論人彭德所說:“中國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也常常是早洩的文化。某種學術主張一旦成為熱門話題,幾乎命定地會被冷落。”自“五四”以來,多年與西方思潮的對衝和PK中,“中國文化”總是階段性地以某種“潮”的方式流行一陣,馬上又歸於沉寂,如此循環往複,卻偏偏無法阻止“西學”登堂入室、反客為主的現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