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補現代藝術的課 不必急於追隨模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9 10:23:33  


 
  東西方現代藝術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類似或相通的藝術特征。東方的現代藝術,許多是在西方現代文化藝術的影響和催化之下發生的,但也有其自身的文化基因和發展契機。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維護綱常禮教的傳統觀念,歷來強調共性壓抑個性,重視內容輕視形式,在這種文化語境中不強調張揚個性與追求形式。改革開放初期,張揚個性(自我表現)還被批評為個人主義,追求形式還被指責為形式主義,而個人主義(或者說個性主義)與形式主義恰恰是西方現代文化藝術觀念的核心。中國的五四運動與改革開放兩次思想解放,為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促進了中國藝術家的個性解放和形式追求。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時期,在引進或參照西方現代哲學和現代藝術的時候,我們似乎比較側重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爾等人的非理性主義和凡.高、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而相對忽視羅素、卡爾納普、維特根斯坦、波普爾等人的理性主義和印象派、立體派、純粹幾何抽象、構成主義,比較側重強化個性而相對忽視簡化形式。這恐怕一方面出自我們對封建禮教壓抑個性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又由於我們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偏重直覺、感悟而弱於邏輯、分析的哲學美學的潛在影響。不過,這也提醒我們,創造中國本土的現代藝術,離不開中國本土的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
 
  西方現代藝術崇尚個性,通常不太強調民族性,注重個性與國際性的一致;東方現代藝術重視個性,往往更加強調民族性,提倡個性與民族性的統一。這大概是因為東方比西方擁有更古老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如果說強化個性與簡化形式是東西方現代藝術共顯的特征,那麼強調民族性則是東方現代藝術獨具的特征。根據中國崇尚中庸之道的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極端的個性自我表現、極端的心理宣洩和極端的幾何抽象構成,都很難被中國公眾理解和接受。所以在中國,達利式的超現實主義和蒙德里安、馬列維奇式的幾何抽象藝術始終不太發達。齊白石主張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以及現在中國美術界流行的“意象”理論,似乎更符合中國現代藝術的特點,也可以作為調和強化個性與簡化形式之間的矛盾的折中方案。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為當代中國藝術家創造中國的現代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資源。實際上,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資源中,也蘊涵著類似現代藝術特征的基因和萌芽。明清時期確實是中國現代藝術思想的萌芽時期,諸如李贄的“童心”說、袁宏道和袁枚的“性靈”說、石濤的《畫語錄》、曹雪芹的《紅樓夢》等等,都屬於中國近代的浪漫主義思潮,發出了追求個性解放的先聲。中國傳統藝術的寫意精神,特別是明清文人畫的寫意精神,恰恰是尚意、尚簡,崇尚個性,簡化形式,為中國現代藝術強化個性與簡化形式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今天我們還特別欣賞梁楷的減筆人物、徐渭的寫意花鳥、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大概也因為他們鮮明的個性和簡化的形式富有“現代感”,容易喚起現代人審美情感的共鳴。不僅中國傳統繪畫元素可能轉化為現代藝術的形式,而且中國原始文化和民間藝術元素也可能,甚至更可能轉化為現代藝術的形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