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北京商報》報道,石頭還是那個石頭,但刻上字那就非同一般了。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有言:“畫者,聖也。蓋以窮天地之不至,顯日月之不照。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則千里在掌。”展方寸之能,則千里在掌,用來形容篆刻藝術是很恰當的。篆刻就是方寸的藝術,在老字號企業北京市印章藝術公司,記者見到了第三批北京市商業服務業中華傳統技藝技能大師王京,他沒有大師的高深莫測,卻有著文人墨客的灑脫和豪放,“我小時候就很喜歡做篆刻,篆刻門檻不高,不是少數人的藝術,但是要成為大家,的確需要悟性和時間了。”
師從名師 繪畫功底深厚
王京1955年生人,現在北京市印章藝術公司工作,篆刻是需要美術功底的,他從小學畫畫,臨摹王雪濤的山水畫。“當代畫家宋滌對徒弟要求很高的,學他畫的人不少,但是他承認是自己徒弟的人真是不多。”王京對自己學篆刻經歷娓娓道來。
有一次,王京在宋滌旁邊看他畫畫,宋滌畫完之後,王京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王京憑著記憶,模仿出宋滌的畫作,一周之後把畫作擺放在宋滌面前,“從此,宋老師承認我是他的徒弟了”。王京談起這段經歷,有點自得。
“學篆刻需要有繪畫的章法、書法的筆法、刻章的刀法。這些缺一不可。”中國的篆刻起源於春秋,興起於戰國。秦漢篆刻極盛。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發展期。隋唐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有文人書畫家參與印章創作,印章功用由憑信為主向藝術欣賞為主過渡。明以後,篆刻藝術進入高潮。清代篆刻藝術大為興盛。
“我十幾歲學篆刻時,父母是知識分子,很支持,覺得男孩子不亂跑不打架,學畫畫是很讓人欣慰的事情。”上世紀70年代,5分錢就可以吃一頓飯,王京買石頭、筆、帖來學篆刻,“一年下來,用於學篆刻的花費有400元,這是個不小的數字。”王京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