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武俠電影要天馬行空 也要腳踏實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9 10:41:12  


 
  回到寫實應該是未來武俠片的發展方向,因為今天的觀眾已經不能接受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大俠英雄,就像觀眾不能接受幾十年前中國銀幕上那些高大全的英雄,如需觀眾信服,他必須擁有和觀眾相似的人性(當然也一定是擁有比平常人更高貴勇敢的靈魂)。從這一點來說,日本的武士電影有很多值得中國武俠電影借鑒之處。日本武士片中的武士,每個人都必須為生活打拼,如《黃昏清兵衛》中的清兵衛每晚回家做鳥籠,直到長官給漲了工資才敢向心上人求婚,《禦用金》中的雪中決鬥,全然不像中國的武俠片般唯美超現實,雙方拿著火把烤手,向掌中呵氣,以防握劍的手被凍僵,這都是中國武俠片中極少出現,卻很值得中國電影借鑒的思路。就像金庸將文人浪漫化的武俠小說發揮到極致,已無可超越,未來武俠小說如有再發展,一定是回到寫實的路線上去除浪漫化,這一點,近年來的小說如《城邦暴力團》及徐皓峰的武俠小說都是證明。

  好的武俠片應接地氣,雖然是描寫非現實的世界,但卻一定是時代的一面鏡子。經典的武俠電影一定具有現實或者更長遠的人性價值。如《雙旗鎮刀客》,它講的是一個孩子的成長,他被江湖中的“大俠”欺騙,村民怕被連累而不准他逃生,這個無可倚靠的少年,最後面對強敵才發現真正的力量就在自己心中,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寓言。徐克的《黃飛鴻》三部曲,表現“末世亦是新生之開始”,以清末這個黑暗的時代為背景,意圖中國精神的重新建立,繼往開來。《刺秦》描寫的是一個曾經的冷血殺手的自我救贖,為反抗暴政而刺秦,雖然失敗而精神不朽。電影《東方不敗》,有著徐克一貫的諷喻和理想,其中有對野心家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嘲諷,也有對追求自由獨立人格的推崇讚美。更特別的如內地的武俠片《神鞭》,主人公最後已經拋棄了武功,變成一個槍手,但“辮剪了,神留著”,去掉的是武俠的形式,留下的卻是武俠的精神人格,這部反武俠的作品實際上卻是一部武俠的精品。這和《七劍》所追求的,去掉武俠的形式而追求武俠的精神是一致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作品,今天的觀眾未必能認同那種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但仍然讚美人在俗世生活中的高尚人格和犧牲精神,高貴的人格在任何時代、地域都同樣為人所稱頌,無論中西。富有的葉問忽逢亂世,為了家人填飽肚子而去做苦力,是高貴的。落魄的洛基忽然得到與拳王同台比賽的機會,完全沒有取勝機會的他,堅持一定要自己在比賽結束時仍然站立在台上,同樣也是高貴的,他們都能夠在觀眾中引發共鳴。武俠並不一定是天馬行空,同樣可以腳踏實地。武俠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應該是世界的,好的武俠片不應只有中國人看得懂,更應像李安的《臥虎藏龍》那樣獲得全世界觀眾的認同。理解了這一點,中國的武俠電影才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