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時光在書中倒流 生命在文字中重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4 09:24:09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生存和死亡是重大的哲學命題,也是重大的文學命題,不過,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文學中能夠以徹底的真誠和勇氣直面死亡的作品還不多。現實的小說家多數是探討生的作家,無論在都市文學還是鄉土文學中,主人公都生機勃勃地生活和奮鬥著,他們即使陷於悲觀,憤懣也仍然指向現實。我們尊敬的作家中,恐怕只有兩位曾點燃了自身,以生命為火炬,照亮了我們意識到的生死兩界,一位是史鐵生,一位是周大新。

  周大新經歷過中年喪子的痛苦,三年後寫出《安魂》,這部作品非同尋常,通篇由作者和英年早逝的愛子周寧之間的對話構成——可以想見,在決定寫作和開始寫作它時,作者流下過多少淚水。我們甚至不能簡單以“作品”看待這部書,它是主人公生命和靈魂自身的呈現與閃耀,足令讀者深深震撼。

  一邊是留在人間的父親,一邊是已在天國的兒子,二十萬言的綿長對話,記錄了父子間許多過去想說而沒有來得及說出的話,此刻周寧音容笑貌歷歷在目。讀時我想,生命不會因死亡而中斷,他仍可延續,占據空間和時間,這部書就是印證。時光流淌,每個人都會消失在未來,時光亦可倒流,倒流中每個人都栩栩如生。

  時光在書中倒流,在父與子的交替講述裡,周寧從出生、邁步、學習到成長為一名軍官的經歷被連接起來。他只度過了平凡短暫的一生,然而他天真過,成熟過,戀愛過,奮鬥過,有過屬於他的天地。現在,他還擁有了這部書,書是父親獻給兒子的最貴重的禮物:古往今來,星移鬥轉,世上唯有文字長久留存,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文字中得到重生,他也將由此獲得永恒。

  當然,書也是獻給“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災難而失去兒女的父母”的,他們都會經由閱讀理解生命,從中汲取生的力量。我想,它也是獻給我們每個人的,因為每個人或遲或早都要立在生存與死亡的渡口。

  站在渡口的周寧只有29歲,對人生還知之不深,便要考慮如何離開親人和這個世界,這個時刻是殘酷的,也來得太早。但是,我們看到,這個青年最終學會了淡定和達觀,幾近坦然地走完了最後的旅程。從得悉化驗和診斷的結果開始,直到漸漸不能自己動手吃飯,他未曾以眼淚和言語抱怨父母。他忍受著藥物和手術的折磨,在旁人的攙扶下堅持練功。直到從父親臉上讀出最後的診斷時,也只是平靜地說:“爸,你快吃飯吧。”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做到了接受現實,每日微閉雙眼背誦幾遍心經,保持了靈魂的寧靜。臨終前,則向父母表達了歉意,請求父親答應照顧好母親。讀到這些,我不禁熱淚盈眶——誰能說他只是個孩子呢?他精神上體驗和面對過的,強度超過了許多人完整的一生。他是堅強和勇敢的,他在和自己的病痛作鬥爭,卻教會了人們如何感受生和走向死,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經是我們的先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