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6 09:13:42  


 
  西漢末年(公元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後來用黃金鑲補。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鬆。又由李鬆派人送給更始帝劉雲。劉雲為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璽,返宮後傳國璽查無下落。
 
  東漢未年,董卓叛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的率領下討伐董卓,洛陽城內一片混亂,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扎在洛陽城南宮殿中,一天突然發現宮殿中一口井內閃著五彩的光,孫堅感覺奇怪,於是命令手下人下井探望,不想卻撈著一位宮女的屍體,婦女的脖子上戴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個用金鎖鎖著的朱紅小匣,啟開小匣,裡面有一玉璽,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缺一小角。孫堅知道這正是秦始皇的“傳國璽”,竊喜這莫非是天意讓他當皇帝。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沒想到他手下的一個士兵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之袁紹。袁紹早有篡奪帝位之心,當然想占有“傳國璽”,他下令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只好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敗在了曹操的手下,“傳國玉璽”又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
 
  曹魏代漢,傳國璽作為“君主神授”的象徵,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後,北方陷於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的局面,“傳國璽”幾經輾轉,又落人東晉征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用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官城,劫得“傳國璽”,不久侯景敗死,他的部將侯子鑒將玉璽投到了栖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後來他的弟子將玉璽獻給了陳武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公元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於是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公元630,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溫篡唐後,“傳國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郭威建後周後,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