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文物流失日本調查:有計劃掠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08:44:39  


 
  儘管如此,中國有關方面一直沒有放棄過追討方式。牛憲鋒向本報透露,他們目前正在關注一塊流失到日本的唐代石碑——唐鴻臚井碑,這塊碑目前存放在日本皇宮內。唐鴻臚井碑是唐朝時期的文物,上記載著唐朝派遣使節前往“渤海國”册封的過程。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將唐鴻臚井碑及碑亭(唐碑亭)作為日俄戰爭戰利品交給日本皇宮。1910年,日本為收藏日俄戰爭紀念品修建了建安府,井碑和碑亭就一直存放在建安府的前院。
 
  為了討回井碑,中國學者早早開始了準備,首先成立了唐鴻臚井碑研究會,加深對唐鴻臚井碑的歷史研究,包括碑的歷史價值,以及流失到日本的過程。《唐鴻臚井碑》研究論文集也於2010年4月出版。儘管最終能否成功追討回井碑,難以預料,但按照牛憲鋒的話說,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牛憲鋒舉例說,韓國的北關大捷碑,記載了明朝時期朝鮮反抗日本侵略獲得大捷的歷史。後來,這塊碑被掠奪到了日本,放置在靖國神社。牛憲鋒總結韓國後來將其成功索要回國的經驗說,韓國首先是通過民間層面溝通,溝通好了,再上升到政府層面。
 
  其實在歷史上,中國曾經有過非常成功的追討事例,比如在文物研究領域,人們很熟悉的王世襄這個人就是個典型代表。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曾赴日本各地追討日本侵略時掠奪走的文物,一年之內追回七大批共一千多件。遺憾的是,追討工作後因內戰爆發而中斷,解放後,王世襄先生受到政治運動衝擊,被打為“右派”。
 
  文物追討需要政府鼎立支持
 
  追討文物的途徑和方式與文物當初流失的原由密切相關。
 
  曾任國家文物局組長的羅哲文先生告訴本報,流失文物分為好些情況,有些是國際公約所明文禁止的,比如盜墓、走私,這類流失文物可以依法追討。還有很多是戰爭期間流失的,比如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就是掠奪走的。站在被掠奪者的立場上,會認為掠奪者任何時侯都應該無償歸還,“但是對方也可以不理你”,因為掠奪者轉手就把文物賣了,其和文物現在的所有者並不是一個人,現在的所有者就表示說自己是合法購得的,受到自己國家的法律保護。
 
  這正如東京國立博物館給本報的回覆一樣:“(文物)是當前所有者通過正當方式獲得的”——就用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就給搪塞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