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文物流失日本調查:有計劃掠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08:44:39  


 
  而即便是依據有關國際法索取文物,也存在一個相關國際法的法律效力難以溯及長遠歷史年限的問題。牛憲鋒先生因此認為,文物追討特別需要國家層面的談判與協調,通過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
 
  中國著名文物保護專家謝辰生則十分關注那些因盜墓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他認為打擊盜墓,追討走私流失的文物是當前的重點。“幾百年前流失的文物,可以爭取,那些文物權屬相對明確,也處於被保護的狀態下,只是需要國家依據國際公約堂堂正正去討要。”
 
  比如,有個例子值得一提。
 
  2009年年初,在北京歷代帝王廟,國家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成功追索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專題展覽,每一件文物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坎坷曲折的故事,其中的北魏菩薩立像1994年被盜後流往境外,被日本美秀(MIHO)博物館購得。2000年,國家文物局獲悉這尊菩薩像在日本美秀博物館展覽,立即與日本美秀博物館進行交涉。經過磋商,次年雙方簽署備忘錄,日本美秀博物館同意將菩薩立像無償歸還中國。中國方面鑒於日方為此受到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以及無償歸還的友善態度,同意美秀博物館借用該文物展示七年。
 
  至於中國人高價購買流失海外的文物,謝辰生先生不太贊同。首先是文物來路不明,如果是侵略戰爭時期掠奪走的,那麼應該通過法律途徑正式追討,雖然這很難,但是要保留這個權利,否則私人高價購買容易被對方誤認為是放棄了法律追討的權利。
 新聞縱深:文物追討緣何欠缺“法寶”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有資料顯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大批稀世藝術珍品因為戰爭、盜竊和走私等方式而流失海外,分散於47個國家共200多間博物館,數目達164萬件。據說,民間收藏可能是館藏的10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中國文物學會分別進行的統計,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畫、青銅器、陶瓷、玉器、雕塑、甲骨、典籍等各類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另一個數據則認為,在日本侵華期間,中國流失逾360萬件又1870箱文物,741處古跡被毀。流失海外近3萬片的甲骨片之中,日本收藏最多,達1.3萬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戰爭和非法途徑導致的文物流失問題日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聯合國大會曾多次通過決議,號召世界各國在文物歸還原主國和禁止文物走私活動方面實行廣泛的國際合作。1973年,聯合國大會第28屆會議通過了《歸還各國被掠奪的藝術品》的3187號決議。這是聯合國首次做出關於歸還掠奪藝術品的決議,體現了對原主國權利的尊重。
 
  關於戰爭期間被掠奪文物的歸還,近年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了一個現代國際法的原則: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這個原則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