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英博物館在講述亞洲飲品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8 09:25:27  


 
  展覽介紹,在中國唐代,人們將茶葉壓成磚塊,喝的時候研磨成粉末,將粉末直接放進茶碗,攪動後飲用。到了15世紀,人們普遍飲用泡茶,即將茶葉放進茶壺,用熱水衝泡,這種形式,自然催生了各種各樣的茶壺和茶杯。展品中有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宜興紫砂壺名藝人楊彭年制做的茶壺,有趣的是,這個茶壺並非常見的紫砂壺,而由宜興紫砂,錫,玉石三種材料一起打造,體現了藝人的創新精神。另外一只紫砂壺,線條柔美流暢, 像是被包裹在絲綢裡,是徐秀棠徒弟周定芳(女)的作品。

2

  產生於佛教寺廟的日本清酒

  酒精飲品,到底是用於宗教儀式,還是狂華慶典? 從日本清酒的誕生,可以看出,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並不很清晰。清酒,是一種由發酵的米制成的酒精飲品,最初,清酒產生於佛教寺廟,之後,清酒被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在宗教儀式中,清酒的飲用度是受到控制的,但是隨著清酒產量的提高和清酒的普及,到日本江戶時期(1600-1868),清酒成為慶典的飲品首選。同時,茶樓、餐館、和娛樂場所也在此時期繁榮。從展出的不同展品中,可以看出清酒在社會上的多重作用。一只漆過的木制清酒瓶是祭祀時候用的,而一枚用來裝飾服裝的小木墜,展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飲食清酒後的狀態:哀傷,興奮,或者疲憊。11世紀,日本的京都市被籠罩在食人怪獸的陰影下,據說,食人怪獸專門綁架、吞食當地的婦女。日本武士賴光(Yorimitsu,AD948-1021)和他的隊伍化裝成僧侶,偷偷潛入怪獸的巢穴,將帶毒的清酒呈獻給對方,將怪獸一網打盡。而這則民間傳說,是展出的和清酒有關的眾多軸畫中的一幅。

  江戶時期,茶樓是人們經常光顧的消遣娛樂的場所。在這裡,人們或是會見各自的情婦、社交名媛;或是,成群的顧客聚集在這裡,吃喝玩樂,有音樂,有女人相伴。在一幅名為“那卡達亞(Nakadaya)茶樓”的彩色木版畫中,一仕女正急急忙忙地將清酒送往客人聚會的房間,而房間內的女子,手持清酒杯,從門窗裡探出來,正等待仕女給她加滿。

  展出的一套1800年的日本野餐用具竟然包括兩個清酒瓶,當時,城市人用這樣的器具裝食品,飲品,到鄉下郊游。這套木漆餐具鑲嵌了金絲銀線,非常珍貴,由家人世代相傳。木版畫“清酒壺和清酒杯”描繪的是,在吟詩之前,主人將食物、裝飾有“六名詩仙”的清酒杯擺放在客人面前。有酒,有美食……展品說明寫道,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人們往往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詩歌創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