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一定是大家共生共存的歷史
抗日劇沒有真正地深入到歷史的過程中去搜集歷史,不準確,不實事求是,大多是迎合了一種情緒,一種氣氛。
新京報:你覺得三國學者站在自己各自的角度,以達成共識的願望一起修史,對青年一代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步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說超越一點,國家其實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雖然國家的意識沒有超越,但是實踐已經大量超越了這種現象,比如跨國公司,很難說在中國的蘋果公司員工是替美國人做事還是替中國人做事。我們人類社會得慢慢適應這一塊,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追求,就是和平,發展。
可是這種共同要達到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很大的一個困難問題之一就是歷史認識的差異,所以共同編寫就是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看了這本書的人,我想心態可能會平和一點,為什麼呢?我了解了這個歷史,原來並不是我們原來想象的那種,只有容我,不容你,或者是不只容你不容我的歷史,一定是大家共生共存的歷史。說到這個點,我們年輕人可能更多是面向未來,如果這個不解決,你也沒辦法面對未來。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現在電視上抗日連續劇泛濫現象?
步平:抗日劇泛濫我很不喜歡,我不喜歡在哪兒呢?第一它沒有真正地深入到歷史的過程中去搜集歷史,不準確,不實事求是。如果搜集歷史資料之後,再去表現那段歷史倒是很必要的,恰恰那樣做的不太多,大多是迎合了一種情緒,一種氣氛;第二,這個東西有很多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因為別的(題材)不能獲批,或者是爭取不來資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