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關鍵是要掌握“產業鏈話語權”
http://www.CRNTT.com   2023-01-16 08:32:44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這兩天,某網紅發文“炮轟”寧德時代的話題引發巨大爭議。該文章說,近年寧德時代四面開戰,引發廣泛關注,打壓競爭對手,脅迫車企,擠壓上下游利潤,進而認為“寧德時代從早期的創新者、貢獻者,到後期的行業壟斷者甚至是市場公平競爭生態的破壞者”。
  
  如此偏激觀點所暴露的是對動力電池產業理解的不深刻。動力電池是一個非常需要規模效應的行業。由於電池是化學技術,新材料研發應用過程較為漫長。在現有材料體系相對穩定的背景下,隨著智能製造工藝水平的快速提升,規模效應已成為動力電池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規模優勢本就是包括動力電池在內的製造業的顯著特徵。對製造型企業來說,“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產業鏈話語權”主要就來自於規模、技術和管理能力。有了技術,企業可以暫時領先,而技術的擴散性特徵決定了這種領先只能持續一段時間。在進入產業成熟期之後,更加重要的是規模。有了規模,企業可以獲得最低的採購成本。而毫厘之間的價格差異,可以直接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37.1%。這樣的市場占有率,也讓其容易招來“壟斷”的非議。問題在於,壟斷是指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構和狀態,而動力電池是高速發展的行業。現在全球頭部電池企業都在拼命擴產,以拉大與對手之間的差距。最近,韓國LG新能源就宣布,要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213.2億元)提高產能。國內比亞迪電池市場份額提升也很快,如果寧德時代“打個盹”,就會有被國內外競爭對手超越的可能。這提醒我們,分析企業行為和市場變化,要有發展的眼光,而不能刻舟求劍。
  
  同時,作為一個技術驅動型行業,專利也是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比如,美國蘋果公司曾與韓國三星展開“專利大戰”;吉利控股起訴威馬汽車侵犯知識產權。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企業就專利起訴競爭對手,便是借助行業地位打壓同行。
  
  每一個汽車強國背後都挺立著一批掌握話語權的零部件供應商。燃油車時代我們缺乏舉足輕重的零部件企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引領全球,除了國家產業政策前瞻性地引導外,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產業鏈上培育出了寧德時代這樣的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
  
  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在各個零部件領域湧現出更多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世界級領軍企業。但這樣的企業不是“抄”出來的,也不是“吵”出來的,而是靠埋頭苦幹、扎實創新得來的。祗有錨定創新,才能夠讓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更有地位和競爭力,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