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再來看看天貓數據。同樣是主流55寸智能液晶彩電,以各自天貓旗艦店銷量最高的那款產品來對比,長虹爆款產品總銷量不足2萬,海信爆款產品近8萬,而小米電視超過了11萬。
天貓銷售數據清晰揭示了這家公司在產品銷售以及消費者認同方面的疲弱。
“長虹品牌已經老了,品牌力弱。年輕人在選擇電器的時候,會選擇更年輕化的品牌。”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提起長虹彩電時一聲嘆息。他表示,現在的長虹彩電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已經是數到了第四、第五,並非龍頭。
一路走來,昔日國產黑電一方霸主,如今身上彩電的標簽已日漸模糊。
多元化格局下的苦苦掙扎
儘管業務規模有限,但是四川長虹明顯有著較為複雜的母子公司控制關係。以上市公司為主體,旗下控制的子公司、孫公司以及聯營企業等主體多達147家;2016年這一數字為152家。
數量如此眾多的這些權益主體,從事的業務範圍涵蓋了彩電、白電、IT直到包裝印刷、房地產、商業貿易等領域,業務布局遍布海內外。包括上市公司母公司在內,去年這些參控股公司為四川長虹貢獻了776億元的收入,折合每家公司5.3億元。
大約10年之前,四川長虹旗下的控股或者參股公司實體僅為40家上下。
複雜的母子公司控制體系,折射著這家公司在黑電業務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尋求更多利潤增長點的現實。自從黑電業務陷入增長困境,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就始終在盈利的邊緣徘徊。以攤薄的淨資產收益率來衡量的盈利能力指標,從未突破4.4%,且一年高一年低的特征非常明顯。
問題也是顯然的。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子(孫)公司的設立相當於母公司對下屬公司更大的授權。儘管這會增加下屬公司的經營靈活性,但是不可否認,過於複雜的母子公司或者參控股關係,相當於增加了管理層級,這不僅會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更大的問題則是降低了集團母公司層面戰略推行的有效性。
橫向比較的數據清晰反映,公司的健康發展和運營,需要合宜的母子公司控制體系。同樣從事家電業務的美的集團,營收2400億元,旗下參控股公司36家;青島海爾,1600億營收,旗下參控股公司98家;格力電器1500億元(年報未出,預計金額),參控股公司59家。
|